小麦赤霉病菌种保存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4
作者
段双科
李宁
吴兴元
杨英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凌
[3] 陕西杨凌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菌; 菌种保存; 致病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在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工作中,常因禾谷镰刀菌于室内连续多代移植培养导致菌株的致病性衰弱,而影响年度间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此,笔者尝试"一次制种,多年应用",将小麦赤霉病菌制备成小米粒菌体,置4℃冰箱环境中长期保存。对保存年限不同的4个菌株进行室内培养和大田接种以测定其活力和致病性。结果表明,小麦赤霉菌小米粒菌体在4℃冰箱环境中可长期保存,7a之久仍有活力,且其田间致病性没有发生衰退。该菌种制作保存方法简单、经济、可靠,适用于小麦种质材料抗赤霉病鉴定选择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小麦赤霉病菌单小穗接种抗扩展鉴定技术研究 [J].
段双科 ;
王保通 .
陕西农业科学, 1989, (06) :20-21
[2]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与抗病害扩展力的研究 [J].
刘惕若 ;
薛国兴 ;
张匀华 ;
彭驰 .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02) :51-56
[3]   关中灌区小麦赤霉病流行因素分析 [J].
商鸿生 ;
王树权 ;
井金学 .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05) :71-75
[4]   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菌优势种——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的致病力 [J].
王裕中 ;
肖庆璞 ;
杨新宁 ;
吴志凤 .
江苏农业学报, 1985, (01) :11-16
[5]   江苏麦类禾谷镰刀菌变异性的研究 [J].
李清铣 ;
王彰明 .
植物保护学报, 1983, (01) :25-32
[6]   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技术的改进及其抗源的开拓 [J].
王裕中 ;
杨新宁 ;
肖庆璞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2, (05) :67-77
[7]  
小麦赤霉病研究.[M].陆维忠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8]  
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抗病虫鉴定方法.[M].吴全安主编;.农业出版社.1991,
[9]  
小麦赤霉病及其防治.[M].李克昌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