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04-2009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31
作者
伍啸青 [1 ,2 ,3 ]
戴龙 [1 ,2 ,3 ]
何志城 [4 ]
谭东 [1 ]
陈忠龙 [1 ]
机构
[1] 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
[2] 福建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基地
[3] 厦门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学基地
[4]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关键词
肿瘤; 死亡率; 死亡原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31 [肿瘤学调查与统计];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了解厦门市居民2004-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的原因和分布特征,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及潜在减寿率(PYLL率)等指标分析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结果恶性肿瘤年平均死亡率为148.07/10万,PYLL率为21.68‰,均居全死因的首位。在恶性肿瘤中,肝癌死亡率35.24/10万,居第1位,其次是肺癌、食管癌、胃癌、肠癌。1~14岁儿童、中青年、老年组的首位恶性肿瘤死因分别是白血病、肝癌、肺癌,恶性肿瘤的平均PYLL为0.13人年/人,全人群主要恶性肿瘤按PYLL率排序,依次为肝癌(0.590%)、肺癌(0.346%)、食管癌(0.334%)、胃癌(0.226%)、肠癌(0.129%)。结论恶性肿瘤是导致居民死亡的首要死因,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降低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768 / 77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2001~2005年无锡市居民主要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J].
石平 .
中国肿瘤, 2008, (02) :94-95
[2]   长春市1987-2004年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分析 [J].
朱静鸿 ;
刘晓杰 ;
孙丽琪 .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7, (04) :235-236+238
[3]   中国2000年及2005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的估计与预测 [J].
杨玲 ;
李连弟 ;
陈育德 ;
D.M.Parkin .
中国卫生统计, 2005, (04) :218-221+231
[4]   1987~1999年厦门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J].
戴龙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1, (12) :75-76
[5]   死因分析与评价方法的进展 [J].
王声湧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6, (04) :239-242
[6]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M].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陈竺, 2008
[7]  
中国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研究[M].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