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柏木低效防护林的改造

被引:20
作者
骆宗诗 [1 ]
侯波 [2 ]
向成华 [1 ]
陈俊华 [1 ]
罗晓华 [1 ]
谢大军 [1 ]
慕长龙 [1 ]
机构
[1]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 四川省阆中市林业局
关键词
低效防护林; 林分改造; 物种多样性; 水土保持; 最大持水力; 碳密度;
D O I
10.14067/j.cnki.1673-923x.2009.06.030
中图分类号
S727.2 [防护林];
学科分类号
0910 ;
摘要
通过对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低效林采取间伐、林下种植黄荆Vitex negurdo和木豆Cajanus cajan的低改措施,研究了林分改造后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效果及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林分生长量、林下物种多样性和碳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林分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加强,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明显改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林分生长量和林分碳密度得到了明显提高;采取株数间伐强度15.55%(保留密度4 100株.hm-2)、44.44%(保留密度2 400株.hm-2)和林下种植黄荆措施的林分,土壤侵蚀量较对照林分(密度4 600株.hm-2)3年平均减少418.28和524.87 mg.km-2;采取株数间伐强度约70%、林下补植黄荆(保留密度2 200株.hm-2)、补播木豆(保留密度2 300株.hm-2)和补植补播黄荆和木豆(保留密度2 300株.hm-2)措施的林分,与对照林分(密度7 400株.hm-2)相比,其灌草层的最大持水量增加0.18~0.47 mm,枯落物层的有效持水量增加0.21~0.48 mm,林地土壤最大持水量增加16.39~39.03 mm,林地土壤密度下降5.90%8.21%,总孔隙度上升8.09%19.28%;胸径增长量4年增加0.55~0.62 cm,树高增长量4年增加0.34~0.39 m;灌草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提高,生态优势度下降,灌木层增加了2~4种,草本层增加了4~7种;林分碳密度增加8.27~9.82 mg.hm-2.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特征 [J].
黄从德 ;
张健 ;
杨万勤 ;
张国庆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8) :1644-1650
[2]   四川省及重庆地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 [J].
黄从德 ;
张健 ;
杨万勤 ;
唐宵 ;
赵安玖 .
生态学报, 2008, (03) :966-975
[3]   贡嘎山天然林和盐亭人工林土壤侵蚀研究 [J].
张保华 ;
王喜 ;
刘子亭 ;
何毓蓉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6, (03) :11-15
[4]   四川盆地丘陵区主要森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J].
向成华 ;
骆宗诗 ;
陈俊华 ;
何飞 ;
罗晓华 .
四川林业科技, 2005, (05) :28-32
[5]   在我国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利弊分析 [J].
孙丽英 ;
李惠民 ;
董文娟 ;
石缎花 ;
周大杰 .
生态科学, 2005, (01) :42-45+48
[6]   低效林评判与改造途径的探讨 [J].
周立江 .
四川林业科技, 2004, (01) :16-21
[7]   马尾松低质低效次生林分类技术研究 [J].
曾思齐 ;
欧阳君祥 .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2, (02) :12-16+57
[8]   低效马尾松水保林林下植被及生态功能恢复研究 Ⅰ恢复技术优化经营模式 [J].
佘济云 ;
曾思齐 ;
陈彩虹 .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2, (02) :1-3
[9]   中国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主要类型的群落多样性特征 [J].
贺金生 ;
陈伟烈 ;
李凌浩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8, (04) :16-24
[10]   攀西地区云南松低效林分结构及林分类型辩识 [J].
李贤伟 ;
胡庭兴 ;
杨冬生 ;
江心 ;
蒋孝中 ;
张琪云 ;
刘兆发 ;
王富强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2) :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