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异质性视角下中国制造业集聚度测算差异研究

被引:6
作者
杨超 [1 ]
宋维明 [1 ]
戴永务 [2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集聚度; 元分析; 制造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采用元回归分析方法,基于CSSCI、SCI、SSCI数据库2006—2015年42篇测度制造业集聚水平文献中的3 334个样本观测值,分析造成集聚度测算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并着重探讨了空间异质性造成的测算差异。研究发现:空间异质性对集聚度测算差异的影响显著,制造业集聚水平呈现出东部、西部高、中部低的U型曲线的特征。在文献特征方面,从方法选择上看,空间集聚指数法是几种常见测度方式中较优的方法;从时间上看,制造业集聚也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转折点在1998年前后。建议未来的研究或规划应重视空间异质性,正确认识区域间差异并识别区域潜力,结合区域内的优势行业特点提出发展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对美“双重输出”格局及其新变化 [J].
温铁军 ;
高俊 ;
张俊娜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5, (07) :5-15
[2]   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 [J].
关爱萍 ;
陈锐 .
工业技术经济, 2014, 33 (12) :150-155
[3]   国际化战略是否有助于企业提高绩效——基于Meta回归技术的多重误设定偏倚分析 [J].
陈立敏 ;
王小瑕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11) :102-115
[4]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J].
李蓉 ;
强林飞 ;
蔡敬梅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4, 29 (03) :70-76
[5]   陕西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度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J].
樊秀峰 ;
康晓琴 .
经济地理, 2013, 33 (09) :115-119+160
[6]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适用条件考辩 [J].
胡健 ;
董春诗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 28 (01) :27-31
[7]   论赫芬达尔指数对市场集中状况的计量偏误 [J].
赵建群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 28 (12) :132-145
[8]   产业集聚度测量研究综述 [J].
彭耿 ;
刘芳 .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0, (02) :181-184+201
[9]   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演变态势的实证研究——基于1988~2007年的数据 [J].
吴三忙 ;
李善同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 31 (12) :40-48
[10]   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综述 [J].
孙慧 ;
周好杰 .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29 (06) :449-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