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避暑型气候的地域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29
作者
陈慧 [1 ]
闫业超 [1 ]
岳书平 [1 ]
孟冰祥 [2 ]
王喜元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2] 福建省古田县气象局
关键词
避暑型气候; 地域类型; 时空分布; 通用热气候指数; 人体感知温度;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3 [中气候与小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由于中国各地纬度、地形及海陆位置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避暑型气候。本文采用1993-2012年756个国家基本站和122个辐射站逐日气象数据,基于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模型计算各气象站点的人体感知温度,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对避暑型气候的地域类型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和舒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避暑型气候主要包括西南高原型、中东部山岳型、东北山地平原型、西北山地高原型和环渤海低山丘陵型5种地域类型;各类避暑型气候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西南高原型避暑气候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较强;中东部山岳型避暑气候地势高、风速大,夏季舒适偏冷;环渤海低山丘陵型避暑气候地势低、湿度大,夏季舒适偏热且舒适度受海风影响明显;西北山地高原型避暑气候温度适宜、天气晴朗,但略显干燥;东北山地平原型避暑气候凉爽、风速不大、辐射不强、湿度适中,综合条件相对优越。从各类避暑型气候夏季人体感知温度的变化来看,环渤海低山丘陵型舒适期较短,其余类型舒适期相对较长,东北山地平原型和西北山地高原型人体感知温度曲线呈良好的单峰对称变化,其余类型大致呈单峰不对称形态。本文不仅丰富了避暑型气候研究的理论成果,而且也可为避暑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指导人们的避暑旅游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175 / 18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国内外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进展 [J].
闫业超 ;
岳书平 ;
刘学华 ;
王丹丹 ;
陈慧 .
地球科学进展, 2013, 28 (10) :1119-1125
[2]   丽江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年内客流量变化相关性分析 [J].
曹伟宏 ;
何元庆 ;
李宗省 ;
王淑新 ;
王春凤 ;
常丽 .
地理科学, 2012, 32 (12) :1459-1464
[3]   基于GIS的江苏省旅游舒适度精细化估算与评价 [J].
张狄 ;
史岚 ;
缪启龙 ;
夏璇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0 (03) :62-67
[4]   近50年安徽省气候舒适度变化特征及区划研究 [J].
王胜 ;
田红 ;
谢五三 ;
唐为安 ;
丁霞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1) :40-45
[5]   30年来西安市气候舒适度变化对旅游客流量的影响 [J].
马丽君 ;
孙根年 ;
马彦如 ;
蔡小飞 ;
侯康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 (09) :191-196
[6]   城市气候舒适度与游客网络关注度时空相关分析 [J].
马丽君 ;
孙根年 ;
杨睿 ;
龙茂兴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6) :753-759
[7]   50年来东部典型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分析 [J].
马丽君 ;
孙根年 ;
谢越法 ;
龙茂兴 .
资源科学, 2010, 32 (10) :1963-1970
[8]   中国东部沿海沿边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J].
马丽君 ;
孙根年 ;
王洁洁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5) :713-722
[9]   中国西部热点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 [J].
马丽君 ;
孙根年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5) :791-797
[10]   北京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年内变化相关分析 [J].
马丽君 ;
孙根年 ;
康国栋 ;
王美红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9, (02) :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