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河沉积物物源研究综述

被引:19
作者
熊应乾
杨作升
刘振夏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山东青岛
[3]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4] 山东青岛
关键词
长江; 黄河; 物源; 沉积物; 判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1 [河流];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众多学者用不同方法对已知的长江和黄河沉积物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获得区分两者的有效指标。由于两河物源区物质成分的差异和所处气候带不同造成的后期风化的不同,其沉积物在化学元素和矿物组成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但是运用这些差别来判识陆架海区物质来源的问题则复杂得多,目前仍处在不断探索之中。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归纳总结,提出应尽量运用多个指标进行物源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355 / 3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成及差异 [J].
范德江 ;
杨作升 ;
王文正 .
自然科学进展, 2002, (01) :62-66
[2]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及地化成分的组成 [J].
范德江 ;
杨作升 ;
毛登 ;
郭志刚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1, (04) :7-12
[3]   南黄海黏上矿物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J].
魏建伟 ;
石学法 ;
辛春英 ;
张海平 .
科学通报 , 2001, (S1) :30-33
[4]   长江、黄河流域泛滥平原细粒沉积物87Sr/86Sr空间变异的制约因素及其物源示踪意义 [J].
孟宪伟 ;
杜德文 ;
陈志华 ;
王湘芹 .
地球化学, 2000, (06) :562-570
[5]   长江口冰后期沉积物的元素组成特征 [J].
杨守业 ;
李从先 ;
赵泉鸿 ;
Yoshiki Saito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5) :532-536
[6]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中磁铁矿成分标型意义 [J].
杨守业 ;
李从先 ;
朱金初 ;
张文兰 .
地球化学, 2000, (05) :480-484
[7]   中国东部河流颗粒物的地球化学性质 [J].
陈静生 ;
洪松 ;
王立新 ;
王飞越 .
地理学报, 2000, (04) :417-427
[8]   东海陆架泥质区沉积地球化学比较研究 [J].
郭志刚 ;
杨作升 ;
曲艳慧 ;
范德江 .
沉积学报, 2000, (02) :284-289
[9]   南黄海中部沉积岩心的地球化学特征 [J].
蓝先洪 ;
申顺喜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0, (02) :33-38
[10]   沉积物物源组成的定量判识方法及其在冲绳海槽的应用 [J].
杜德文 ;
孟宪伟 ;
王永吉 ;
吴金龙 .
海洋与湖沼, 1999, (05) :53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