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段泥石流特征及应对措施

被引:7
作者
张沛全
刘小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地质灾害; 暴雨泥石流; 冰川泥石流; 应对措施;
D O 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08.01.006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段活动的地质构造、特殊的地形与气候条件酿就了暴雨泥石流及冰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近60a来,则隆弄冰川泥石流曾两度摧毁直白村;鲁霞-德阳段暴雨泥石流的洪积扇已经深入雅鲁藏布江中,该段河道处于半阻塞状态。两处地点的泥石流对上下游村庄、城镇及设施带来严重威胁。依据地貌调查及室内DEM定量分析,了解泥石流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对前人认为则隆弄冰川泥石流堰塞雅鲁藏布江造成上游回水成湖淹没米林、林芝等地的观点提出了新的看法;米林、林芝古淹没事件可能是对多地点泥石流爆发的响应。对米林—加拉一线不同地点不同类型的泥石流灾害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效应进行评估后提出几点应对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西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第四纪多次冰川阻江事件
    刘宇平
    D R Montgomery
    B Hallet
    唐文清
    张建龙
    张选阳
    [J]. 第四纪研究, 2006, (01) : 52 - 62
  • [2] 数字高程模型在地表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刘少峰
    王陶
    张会平
    程三友
    孙亚平
    雷国静
    [J]. 地学前缘, 2005, (01) : 303 - 309
  • [3] 徒步穿越考察世界第一大峡谷最新成果
    杨逸畴
    [J]. 山地学报, 1999, (03) : 9 - 15
  • [4]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质构造框架
    刘焰
    钟大赉
    [J]. 自然科学进展, 1998, (04) : 124 - 127
  • [5] 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及其机制探讨
    钟大赉
    丁林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 289 - 295
  • [6]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上新世以来快速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丁林
    钟大赉
    潘裕生
    黄萱
    王庆隆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95, (16) : 1497 - 1500
  • [7] 南迦巴瓦峰跃动冰川的某些特征
    张文敬
    [J]. 山地研究, 1985, (04) : 234 - 238
  • [8] 南迦巴瓦峰地区地貌的基本特征和成因
    杨逸畴
    [J]. 山地研究, 1984, (03) : 134 - 141+221
  • [9] 南迦巴瓦峰地区泥石流概要
    刘世建
    [J]. 山地研究, 1984, (03) : 212 - 215
  • [10] 南迦巴瓦峰地区自然地理与自然资源[M]. 科学出版社 , 彭补拙,杨逸畴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