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智能体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52
作者
张鸿辉 [1 ,2 ,3 ]
曾永年 [1 ,2 ]
谭荣 [4 ]
刘慧敏 [1 ,2 ]
机构
[1]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2] 中南大学空间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3] 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
[4]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区域土地利用配置; 数量优化; 空间优化; 效益优化; 多智能体系统; 可持续发展; 微粒群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型引导可持续土地利用的能力有待提高。本文从整体考量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数量、空间、时间三维特征的角度,定义了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多智能体系统及其决策行为规则,构建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RLUOA(Regional Land Use Optimization Allocation)模型,并以中部地区典型城市——长沙市为例开展了实证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将规划时间段内多目标约束的区域土地利用规模的数量结构合理配置到不同的空间单元,实现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空间布局、效益的协同优化,构建整体上经济可行、社会可接受、生态环境友好的土地利用格局,并明显提高区域整体土地利用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从而能够为促进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972 / 98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城市形态演化的粒子群智能随机元胞模型与应用——以上海市嘉定区为例 [J].
冯永玖 ;
童小华 ;
刘妙龙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0, 12 (01) :17-25
[2]   多智能体城市土地扩张模型及其应用 [J].
张鸿辉 ;
曾永年 ;
金晓斌 ;
尹长林 ;
邹滨 .
地理学报, 2008, (08) :869-881
[3]   基于微粒群优化算法的空间优化决策 [J].
杜国明 ;
陈晓翔 ;
黎夏 .
地理学报, 2006, (12) :1290-1298
[4]   干旱区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分析——以天山北坡为例 [J].
罗格平 ;
张百平 .
地理学报, 2006, (11) :1160-1170
[5]   基于多智能体的土地利用模拟与规划模型 [J].
刘小平 ;
黎夏 ;
艾彬 ;
陶海燕 ;
伍少坤 ;
刘涛 .
地理学报, 2006, (10) :1101-1112
[6]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土地利用情景模型研究 [J].
何春阳 ;
史培军 ;
陈晋 ;
潘耀忠 ;
李晓兵 ;
李京 ;
李月臣 ;
李景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5) :464-473
[7]   基于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J].
刘艳芳 ;
李兴林 ;
龚红波 ;
不详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2005, (04) :288-292
[8]   典型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 [J].
张红旗 ;
李家永 ;
牛栋 .
地理学报, 2003, (05) :668-676
[9]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度量——一种显示过程的综合方法 [J].
蔡运龙 ;
李军 .
地理学报, 2003, (02) :305-313
[10]   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分析 [J].
刘纪远 ;
刘明亮 ;
庄大方 ;
邓祥征 ;
张增祥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2) :1031-1040+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