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干湿沉降:地下河多环芳烃的重要来源——以广西清水泉地下河为例

被引:11
作者
孔祥胜
苗迎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地下河; 大气干湿沉降; 成分谱; 多介质; 污染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3 [地下水];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为证实大气干湿沉降物是岩溶地下河中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研究选择了某城市典型的岩溶地下河水源地作为研究地点,采用大气干湿采样器、聚氨酯泡沫(PUF)大气被动采样器分别采集大气及其干湿沉降物样品,同时采集地下河水样和分层采集流域土壤,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16种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地下河流域大气干湿沉降中PAHs的干湿沉降通量为147.26 ng·(m2·d)-1,流域PAHs沉降量为1943.8 g;大气中的PAHs浓度为45.33 ng·m-3;地下河水中PAHs浓度平均值为220.98 ng·L-1;土壤中PAHs浓度为38.72 ng·g-1;大气、降雨和土壤中PAHs组成以2~3环的萘、芴、菲、荧蒽、芘5种为主,地下河水中以芴、菲、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a]芘6种为主。利用地下河多介质中的16种PAHs成分谱、特征比值结合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PAHs的源解析,研究显示大气干湿沉降是岩溶地下河水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这归因于岩溶地区防污性能的脆弱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39 / 24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岩溶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分析——以贵阳市某加油站为例 [J].
罗炳佳 ;
杨胜元 ;
罗维 ;
杨秀丽 .
地球学报, 2014, 35 (02) :255-261
[2]   华北平原某集约化种植区地下水污染探讨 [J].
刘瑾 ;
费宇红 ;
张兆吉 ;
李亚松 ;
崔向向 ;
雷廷 ;
吴国庆 .
地球学报, 2014, 35 (02) :197-203
[3]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多环芳烃的干湿沉降.[J].孔祥胜;祁士华;黄保健;张原;李杰;.环境科学.2012, 03
[4]   胜利油田陆上采油区浅层地下水与土壤有机污染特征研究 [J].
孙剑锋 ;
杨丽芝 ;
刘春华 .
地球学报, 2011, 32 (06) :725-731
[5]   我国69个城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研究 [J].
高存荣 ;
王俊桃 .
地球学报, 2011, 32 (05) :581-591
[6]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水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J].孔祥胜;祁士华;Oramah IT;张原;何师意;.环境科学.2011, 04
[7]   某储油库地下水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J].
李政红 ;
张胜 ;
毕二平 ;
于娟 ;
王文中 ;
马丽莎 ;
马琳娜 ;
何泽 ;
张翼龙 .
地球学报, 2010, 31 (02) :258-262
[8]   华北地区城镇多环芳烃干沉降特征 [J].
赵靖宇 ;
王文涛 ;
王伟 ;
刘书臻 ;
薛淼 ;
沈亚婷 ;
曹军 ;
卢晓霞 ;
陶澍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7) :1358-1362
[9]   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二元法”及其在重庆金佛山的应用 [J].
章程 ;
蒋勇军 ;
Michle Lettingue ;
王松 .
中国岩溶, 2007, (04) :334-340
[10]   国内民用燃煤烟气中多环芳烃排放因子研究 [J].
窦晗 ;
常彪 ;
魏志成 ;
邱炜珣 ;
刘书臻 ;
刘源 ;
刘文新 ;
陶澍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11) :1783-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