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西段榴辉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61
作者
张建新
许志琴
杨经绥
张泽明
崔军文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阿尔金构造带; 榴辉岩; p-t轨迹; 地质年代学; 阿尔金山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阿尔金西段的榴辉岩呈透镜状产于角闪岩相为特征的长英质片麻岩和泥质片麻岩中,岩相学研究和反应结构显示它经历了峰期的榴辉岩相、减压过程中的高压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峰期榴辉岩相的变质条件为t=710~850℃,p>1.5GPa。在退变质早期,通过绿辉石分解成相对贫钠的单斜辉石及斜长石后成合晶,榴辉岩转变成高压麻粒岩,局部的平衡组合显示其t=700~800℃,p=1.1~1.4GPa。晚期的退变质作用使麻粒岩组合转变成由韭闪石、韭闪石质普通角闪石和斜长石所组成的角闪岩相平衡共生组合,其平衡变质条件为t=620~740℃,p=0.65~0.95GPa。榴辉岩的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显示其原岩主要具有“T”型大洋玄武岩特征,少量具有堆晶岩性质。保存较好榴辉岩的全岩及Sm-Nd矿物等时线测定获得500±10Ma的年龄;其变质锆石的U-Pb年龄为503.9±5.3Ma,两者基本一致的年龄数据反映了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时代,从而表明了阿尔金西段加里东期与深俯冲和陆-陆碰撞作用有关的山根的存在。通过与柴达木北缘存在的类似的榴辉岩的对比,估算出阿尔金断裂的左行位移为400km。
引用
收藏
页码:186 / 197
页数:1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