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2011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次秋季大暴雨过程的初步分析
被引:4
作者:
李兆慧
[1
]
陆明典
[2
]
王东海
[3
]
梁美婵
[1
]
徐金阁
[4
]
李耀安
[1
]
麦文强
[1
]
机构:
[1] 佛山市三水区气象局
[2] 广东省佛山市气象局
[3]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4]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来源:
关键词:
天气学;
强降水;
锋生函数;
水汽通量散度;
珠江三角洲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2011年10月12-14日,广东省出现一次强降水过程,此次过程作为秋季非台风降水所造成的特大暴雨具有时间偏晚的特点。利用MICAPS观测资料和NECP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是在高低空环流背景场和各物理量场的有效配置下产生的。台风"榕树"减弱后的热带低压东北侧偏南气流是此次强降水过程的重要水汽输送通道,涡度和散度的有效配置以及600 hPa以下的位势不稳定层结,给珠三角地区造成极强的局地性垂直上升运动。该次强降水过程的水平和垂直锋生函数的作用都很明显,地面锋生区前端都维持在广东境内,这是该次降水持续的直接原因,从而导致该次过程累计降水量达到特大暴雨的量级。与0801的长时间阴雨天气下的锋生函数对比分析后发现该次强降水过程的锋生函数具有锋面坡度大、锋生强、锋面移动快和锋生锋消迅速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5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