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城区河流及水体周边小气候效应分析

被引:69
作者
杨凯
唐敏
刘源
吴阿娜
范群杰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华东师范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教育部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
[3] 上海
[4] 教育部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城市河流及水体; 温度; 相对湿度; 人体舒适度; 小气候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3.2 [小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选择上海中心城区6处不同类型的城市河流及水体,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了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实地监测.由于水体小气候效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比较各水体不同季节上下风向的温湿特征及人体舒适度效应,初步分析城市河流及水体周边的小气候效应,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水体面积是影响其小气候效应的重要因素,在不同季节的实测期间,长风公园银锄湖下风向温度比上风向低1-3℃,相对湿度高6%-14%.(2)水体周边的建筑物布局影响水体小气候效应,中远两湾城内密集的高层建筑,改变空气自然流动状况,从而影响附近的苏州河在自然环境状态下应产生的小气候效应.(3)"水绿"复合生态系统有利于河流水体小气候效应的发挥,潍坊公园附近的张家浜两岸具有开阔的绿化空间,在实测期间,上下风向的温差为1.5-2℃,湿度差为4-8%,人体舒适度作用较显著.(4)喷泉等人工设施强化了水体的小气候效应,实测期间太平桥绿地人工湖在喷泉开启时比关闭时上下风向温差大0.3℃、相对湿度差增加4%.(5)水体在暖热的春夏季比寒冷干燥的冬季具有更加明显的人体舒适度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我国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水域气候效应 [J].
傅抱璞 .
地理学报, 1997, (03) :56-63
[2]   城市热环境及其微热环境的改善 [J].
柳孝图 ;
陈恩水 ;
余德敏 ;
邵铁如 .
环境科学, 1997, (01) :55-59+96
[3]   夏季鄱阳湖水体温度场及其气温效应 [J].
万军山,吕丹苗,刘福基 .
应用气象学报, 1994, (03) :374-379
[4]   鄱阳湖气候特性 [J].
汪泽培 ;
徐火生 .
海洋湖沼通报, 1989, (03) :17-23
[5]   Comparisons of urban and rural bioclimat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case of a Central-European city [J].
Unger,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1999, 43 (03) :139-144
[6]  
Comparison of the comfort conditions in different urban and suburban microenvironments[J] . J. F. Clarke,W. Ba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 197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