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InSAR技术在北京采空塌陷区地表形变测量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20
作者
陈国浒 [1 ]
刘云华 [2 ]
单新建 [2 ]
机构
[1] 北京市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采空塌陷; 形变监测; PS-InSAR技术;
D O 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10.02.024
中图分类号
P642.26 [地面沉降];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本文从采空塌陷区地表形变监测手段入手,分析传统形变监测手段(如水准、GPS、常规D-InSAR等)的不足,详细介绍了PS-InSAR技术原理、优缺点及应用现状。最后通过总结北京地区采空塌陷变形特征,并针对PS-InSAR技术的特点和局限性进行可行性分析,最终提出门城镇地区适宜采用PS-InSAR技术进行地表形变监测。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的城市地面沉降研究——以上海地面沉降监测为例 [J].
罗小军 ;
黄丁发 ;
刘国祥 .
测绘通报, 2009, (04) :4-8
[2]   基于PSInSAR方法和ASAR数据监测天津地面沉降的试验研究 [J].
范景辉 ;
不详 ;
李梅 ;
郭小方 ;
葛大庆 ;
刘圣伟 ;
刘广 ;
郭华东 .
国土资源遥感, 2007, (04) :23-27+124
[3]   CR、PS干涉测量联合解算算法研究 [J].
程滔 ;
单新建 .
地震, 2007, (02) :64-71
[4]   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的苏州地区沉降研究 [J].
汤益先 ;
张红 ;
王超 .
自然科学进展, 2006, (08) :1015-1020
[5]   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J].
李德仁 ;
廖明生 ;
王艳 ;
不详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2004, (08) :664-668
[6]   星载D-INSAR技术及初步应用——以西藏玛尼地震为例 [J].
单新建 ;
马瑾 ;
柳稼航 ;
王长林 ;
宋晓宇 .
地震地质, 2001, (03) :439-446+485
[7]  
PS InSAR技术监测断层活动性应用研究[D]. 姜文亮.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2007
[8]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在三峡滑坡监测中的应用[D]. 杨映红.山东科技大学 2007
[9]   Use of SAR interferometry for detecting and assessing ground subsidence [J].
Raucoules, Daniel ;
Colesanti, Carlo ;
Carnec, Claudie .
COMPTES RENDUS GEOSCIENCE, 2007, 339 (05) :289-302
[10]  
Satellite observation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by persistent scatterer analysis[J] . Hahn Chul Jung,Sang-Wan Kim,Hyung-Sup Jung,Kyung Duck Min,Joong-Sun Won.Engineering Geology .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