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见的证成与修正:传统定罪思维之超越——兼论犯罪构成理论模式之选择

被引:3
作者
李洁
王志远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犯罪构成; 定罪思维; 常人化;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08.06.016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以司法三段论定罪思维模式理解为前提,司法三段论作为核心法学方法论受到质疑,其遭遇批判具有必然性。辩证推理作为超越性的法学方法论,强调在犯罪判断的形式要素和实质性因素、事实要素与规范要素之间形成良性的辩证,具有其合理性,但是辩证推理并不完全符合常人化的思维。鉴于前见的前反思性,需要借助法律的判断以及原则化的实质标准对其进行证成或者修正,因此定罪过程应当被概括为"前见的证成或者修正"。基于这种新的定罪思维理解,选择多元递进的犯罪构成理论模式是妥当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2]  
法律科学与法哲学导论[M]. 法律出版社 , (德)N.霍恩(NorbertHorn)著, 2005
[3]  
西方现代思想史[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美)罗兰·斯特龙伯格(RolandN.Stromberg)著, 2005
[4]  
法学方法论[M]. 商务印书馆 , (德)卡尔·拉伦茨(KarlLarenz)著, 2003
[5]  
当代中国刑法新境域[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陈兴良著, 2002
[6]  
法理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美)E.博登海默(EdgarBodenheimer)著, 1999
[7]  
心理学家及其概念指南[M]. 商务印书馆 , (美)弗农·J.诺贝尔(VernonJ.Nordby),(美)卡尔文·S.霍尔(CalvinS.Hall)著, 1998
[8]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 浙江教育出版社 , (美)埃里克·H.埃里克森(ErikH.Erikson)著, 1998
[9]  
语言与哲学[M]. 三联书店 , 徐友渔等[著], 1996
[10]  
哲学解释学[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德)加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