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分离-个体化与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的关系

被引:9
作者
王树青
机构
[1] 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状态; 分离-个体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通过对1 131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本研究修订了分离-个体化量表的中文版,考察了分离-个体化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关系。结果表明:(1)分离-个体化量表的中文修订版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校标关联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2)分离-个体化是同一性状态的重要预测因素。积极分离-个体化对同一性获得状态、消极分离-个体化对同一性扩散状态均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0+92 +9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王树青.北京师范大学.2007, 03
[2]   Separation-individuation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in late adolescence [J].
Holmbeck, GN ;
Leake, C .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999, 28 (05) :563-581
[3]  
Separation-individuation and ego identity status in late adolescence: A two-year longitudinal study.[J].Jane Kroger;Stephen J. Haslett.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88, 1
[4]   THE SEPARATION-INDIVIDUATION TEST OF ADOLESCENCE [J].
LEVINE, JB ;
GREEN, CJ ;
MILLON, T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1986, 50 (01) :12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