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Mo17及其衍生系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12
作者
徐艳荣
刘兴贰
孙发明
焦仁海
机构
[1]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杂交种; 种质;
D O I
10.16423/j.cnki.1003-8701.2006.03.008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Mo17及其衍生系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o17及其衍生系组配的杂交种对中国玉米育种的研究和生产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间利用的主要模式为Mo17亚群与塘四平头群、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子群和自330亚群等,如何继续利用好原有种质,在原有模式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模式,是玉米育种努力的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2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Mo17衍生系组配杂交种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和贡献 [J].
鲁宝良 ;
赵文媛 ;
刘日尊 ;
关国志 .
玉米科学, 2004, (S1) :127-128
[2]   78599系列自交系在吉林省玉米育种中的优缺点及对策 [J].
刘文国 ;
王绍萍 ;
钱淑玲 ;
赵万庆 ;
张建新 ;
董亚琳 ;
张志军 ;
周占魁 .
吉林农业科学, 2003, (01) :18-19+26
[3]   玉米外来种质研究和利用及其进展 [J].
檀国庆 ;
刘兴贰 ;
王玉贞 ;
吴凤新 .
吉林农业科学, 2002, (05) :8-13
[4]   东北春玉米育种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J].
刘兴贰 ;
郭海鳌 ;
李立春 .
吉林农业科学, 2002, (05) :20-23
[5]   外引种质资源78599的应用潜力 [J].
杨辉 ;
陈忠 ;
王亮 ;
陈德义 ;
李伟玲 .
玉米科学, 2001, (S1) :13-14
[6]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的改良与杂优模式的利用 [J].
王懿波 ;
王振华 ;
王永普 ;
张新 ;
陆利行 ;
田曾元 .
玉米科学, 1999, (01) :2-9
[7]   玉米选系窄基础材料组配规律的初步研究 [J].
石明亮 .
玉米科学, 1997, (04) :11-14+22
[8]   中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 [J].
曾三省 .
中国农业科学, 1990, (04) :1-9
[9]  
吉林玉米[M].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维岳等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