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早期世代农艺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10
作者
张淑珍
杨庆凯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关键词
半矮秆; 杂交; 分枝性状; 遗传变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三个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对其自交及回交后代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的分祈,为半矮秆大豆后代的选择和品种选育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中美半矮秆大豆品种间其性状特别是分枝性状的明显差异,加之地理远缘等原因,其F1代多数农艺性状具有明显的超亲优势,自交及回交后代分枝性状有着超常幅度的变异;除了与通常杂交组合中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等表现较大的遗传力相同外,此种组合后代的分枝性状也表现了较高的遗传力。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后代所有分枝性状变异广泛,相对预期遗传进度大,且与目标性状产量相关值较大,决定了在此组合中早代选择的必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20 / 3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夏大豆产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 [J].
崔润芝,李延军 .
华北农学报, 1994, (04) :59-64
[2]   黄淮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J].
贺春林 ;
段贵娥 ;
柴建新 .
中国油料, 1993, (04) :6-9
[3]   东北大豆丰产种质的拓宽与改良——Ⅰ.品种间杂交F1代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J].
黄承运 ;
满为群 ;
陈怡 ;
杜维广 ;
栾晓燕 ;
张桂茹 ;
谷秀芝 ;
王彬茹 .
大豆科学, 1993, (03) :190-196
[4]   大豆杂种后代的子粒性状遗传 [J].
陈怡 ;
谷秀芝 ;
黄承运 ;
栾晓燕 ;
杜维广 ;
张桂茹 ;
满为群 ;
王彬如 .
中国油料, 1991, (04) :14-18
[5]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遗传的基因效应分析 [J].
陈恒鹤 .
大豆科学, 1984, (02) :91-100
[6]   大豆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J].
陈恒鹤 .
中国油料, 1982, (02) :3-11
[7]   大豆杂交材料主要农艺性状早代遗传变异的试验分析 [J].
杨庆凯 .
遗传学报, 1975, (03) :22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