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株型水稻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 Ⅱ.分蘖特性与形态解剖

被引:5
作者
郭玉春
梁义元
梁康迳
陈鸿飞
林文雄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关键词
新株型水稻; 分蘖特性; 形态解剖; 分蘖原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新株型 (NPT)水稻为供试材料 ,特青和汕优 63为对照 ,从分蘖动态与形态解剖特征对 NPT水稻分蘖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NPT水稻具有分蘖力弱、分蘖期和有效分蘖期相对较长、低节位分蘖极少、平均有效穗少、成穗率高等特点 .分蘖原基解剖观察表明 ,NPT水稻各分蘖节均有腋芽原基发生 ,但高节位与低节位的芽原基发育存在差别 .低节位的芽原基绝大多数成为败育腋芽 ,有些低节位分蘖腋芽发育正常 ,但因其根原基发育不良或幼叶生长锥萎缩变形造成腋芽难以成蘖 .高节位的腋芽则发育良好 ,都能成蘖 .在试验中还观察到 NPT水稻顶芽发育良好 ,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444 / 44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产量形成的发育遗传研究.[D].王雪仁.福建农林大学.2001, 01
[2]   新株型水稻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 Ⅰ.新株型水稻物质生产与灌浆特性 [J].
郭玉春 ;
林文雄 ;
梁义元 ;
余高镜 ;
陈鸿飞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1) :16-21
[3]   水培条件下氮浓度对水稻氮素吸收和分蘖发生的影响研究 [J].
蒋彭炎 ;
洪晓富 ;
冯来定 ;
徐志福 ;
方樟法 .
作物学报, 1997, (02) :191-199
[4]   超级稻分蘖特性研究初报 [J].
郭玉春 ;
梁义元 ;
林文雄 .
福建稻麦科技, 1997, (01) :13-17
[5]   水稻群体茎蘖消长模型及群体分类研究 [J].
王夫玉 ;
黄丕生 .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01) :58-65
[6]   水稻分蘖发生及与特定部位叶片叶鞘含氮率的关系 [J].
丁艳锋,黄丕生,凌启鸿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4) :14-18
[7]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 [J].
凌启鸿 ;
张洪程 ;
蔡建中 ;
苏祖芳 ;
凌励 .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06) :1-11
[8]   中国籼型杂交稻分蘖的气候生态特征 [J].
姚克敏 .
中国农业气象, 1988, (01) :7-9
[9]   密植田中水稻、小麦蘖数消长规律的分析 [J].
王天铎 ;
雷宏俶 .
实验生物学报, 1961, (03) :207-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