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缺失基因控制豆腥味效果的研究
被引:19
作者:
麻浩
官春云
何小玲
丁安林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长沙,长沙,长沙,北京
来源:
关键词:
大豆;
脂肪氧化酶缺失基因;
气相色谱和气-质联机;
豆腥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应用蒸馏提取法、气相色谱和气 -质联机的方法分析了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缺失体近等位基因系在加工豆制品时所产生的挥发性气味物质。研究结果表明 ,从豆粉和豆浆中都只分离出 2 4种气味成分 ,主要为醛和醇类物质 ;在形成挥发性气味物质和豆腥味物质中 L ox2起主要作用 ,L ox1次之 ,L ox3作用最小 ,但具有降低己醛生成的作用 ;不论缺失 L ox1,还是缺失 L ox2 ,都可极显著地降低挥发性气味物质和豆腥味物质的生成量 ,而缺失 L ox3则会显著增加己醛的生成量 ;缺失基因间存在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一级和二级负互作 ;不同加工条件对缺失基因的缺失平均效应和互作效应有明显的影响。全缺失体类型具有最低的挥发性物质和豆腥味物质的生成量 ,而缺 L ox3类型具有最高的生成量 ,其余的缺失体类型则介于两者之间 ;用己醛作为衡量脂肪氧化酶在形成豆腥味中的重要性和各种缺失体类型控制豆腥味效果的指标是可行的。因此 ,培育出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全缺失的品种将有望成为食品加工业的优质原材料
引用
收藏
页码:367 / 372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