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胚珠在受精过程中ATP酶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被引:14
作者
田国伟
申家恒
机构
[1]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
[2]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 哈尔滨
[3] 哈尔滨
关键词
小麦; 胚珠; 胚囊; 受精; ATP酶; 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磷酸铅沉淀技术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胚珠在授粉前及受精过程中的ATP酶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授粉前成熟胚囊时期,卵细胞仅质膜有很微量的ATP酶活性反应,ATP酶活性主要定位于两个助细胞的质膜、中央细胞合点端的质膜及合点端细胞质中的一些内质网和液泡膜、反足细胞的质膜、胚囊周围的几层珠心细胞的质膜以及内外珠被细胞的质膜上。受精时期,以下部位有较明显的ATP酶活性:卵细胞的质膜及其细胞核的染色质与核仁,退化助细胞的质膜和宿存助细胞的质膜与核仁,中央细胞的细胞核与核仁及中央细胞四周的细胞质,进入卵细胞与中央细胞中的精核,精核与雌性核融合时出现的精核核仁以及亚珠孔端的胚囊壁。同时,反足细胞与内外珠被细胞的质膜上的ATP酶活性明显减弱。合子时期,合子细胞核的核仁、胚乳游离核的染色质与核仁有较明显的ATP酶活性,合子的质膜及其细胞质中的一些内质网和线粒体与中央细胞质中的一些线粒体内存在较弱的酶活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29 / 33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Reproduction in Triticale[J] . Protoplasma . 1987 (2)
  • [2] Cotton embryogenesis: The zygote[J] . William A. Jensen.Planta . 196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