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右运动在全中国展开。但是迄今为止,关于这场运动中右派是如何划分的仍然存在疑惑。尽管中共中央的有关文件为右派的划分制定标准,但在基层的运动中却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两个问题被提出:一是右派、右倾、严重右倾有何差异?二是如何将其区分定性?本文以基层反右历史档案材料为依据,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上述问题给予分析与讨论。研究发现,在鸣放过程中人们对当时农村政策的批评,对以往政治运动的指责,以及在鸣放过程中使用的语言方式和情绪成为划分右派的标准,而这些标准程度上的差异决定了"右派"右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