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成藏对大气田形成的重大作用

被引:102
作者
戴金星
卫延召
赵靖舟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大气田; 控制因素; 晚期成藏;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截至2001年底,中国发现21个大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17953×108m3,占全国天然气总储量的59.80%。天然气的分子小、重量小、难被吸附而易扩散。成藏早的大气田,若无继续获得气源,随扩散时间增长损失气量不断增加,使大气田演变为中、小型气田,甚至散失殆尽。因此,晚期成藏是大气田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国盆地具有多旋回性,多旋回性往往是后续的旋回损害和降低前旋回聚集气藏的保存条件和储量,故晚期成藏就避免此弊,有利于大气田的形成。晚期成藏的大气田的生气高峰期既可是与成藏期同步或基本同步,以及储集层与气源岩的层位较新,也可以是成气高峰期比成藏期早,储集层和气源岩层位老。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中国大中型气田富集区带.[M].李景明等著;.地质出版社.2002,
[2]  
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M].李德生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3]  
中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成藏物理化学模拟研究.[M].李剑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4]  
新疆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靶区评价研究.[M].蒋炳南;康玉柱主编;.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1,
[5]  
天然气成因及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地学基础.[M].徐永昌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
[6]  
中国大中型气田概论.[M].康竹林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7]  
天然气地质研究及应用.[M].宋岩等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8]  
中国煤成大中型气田地质基础和主控因素.[M].戴金星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9]  
中国重点含气盆地气源特征与资源丰度.[M].李剑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10]  
中国新星石油文集.[M].杨朴主编;.地质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