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螺卵黄发生过程中线粒体的变化

被引:11
作者
应雪萍
杨万喜
机构
[1] 温州师范学院生物与环境科学系
[2]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温州
[3] 杭州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泥螺; 卵黄发生; 线粒体; 超微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9.212.5 [];
学科分类号
071002 ;
摘要
利用透射电镜 (TEM)技术研究了泥螺卵黄发生过程中线粒体的形态结构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从卵黄发生早期到晚期 ,卵母细胞内线粒体经历了从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的一系列变化。卵黄合成初期的卵母细胞内 ,线粒体多 ,结构典型 ,仅部分线粒体外膜破裂 ,嵴和内膜逐渐消失。卵黄发生中期 ,线粒体基质空泡化 ,嵴和内膜消失 ,腔内充满颗粒状物质 ,最后演变成卵黄颗粒。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 ,卵黄颗粒的数量和直径逐渐增加 ;卵黄发生后期 ,卵质中胞器不发达 ,细胞质中充满卵黄颗粒 ,在卵黄颗粒之间仅有少量线粒体存在 ,提供细胞代谢所需的能量。此外 ,对线粒体在卵黄形成中的功能、去向及行为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379 / 382+437 +437-43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太平洋牡蛎卵母细胞发育及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 [J].
任素莲 ;
王德秀 ;
王如才 .
中国水产科学, 1999, (04) :1-5
[2]   日本沼虾三种细胞器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变化的研究 [J].
杨万喜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1998, (01) :50-55
[3]   长江华溪蟹精子发生过程中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研究 [J].
王兰 ;
堵南山 ;
赖伟 .
动物学报, 1997, (02) :2-7
[4]   皱纹盘鲍卵的形态与超显微结构 [J].
孙振兴 ;
王如才 ;
姜明 ;
刘晓云 ;
高澜 ;
范瑞青 .
中国水产科学, 1997, (01) :69-75
[5]   栉孔扇贝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研究 [J].
刘德模,洪水根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3) :412-416
[6]   锯缘青蟹卵母细胞的卵黄发生 [J].
颜素芬,李少菁,上官步敏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3) :430-436
[7]   缢蛏卵母细胞卵黄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J].
上官步敏 ;
刘正琮 .
海洋与湖沼, 1995, (01) :48-52+116
[8]   青蛤卵母细胞发育过程和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J].
曾志南 ;
李复雪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1, (05) :679-683+736
[9]   僧帽牡蛎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J].
林加涵 ;
汪德耀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3, (03) :355-363
[10]  
An autoradiographic and cytophotometric study of oogenesis in a pulmonate snail, Planorbarius corneus[J] . Werner Bottke,Arno Tiedtke.Cell and Tissue Research . 198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