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圈地区小震重新定位及其在地震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39
作者
朱艾斓
徐锡伟
胡平
周永胜
林元武
陈桂华
甘卫军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市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市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双差地震定位法; 小震重新定位; 地震构造; 首都圈地区;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5.03.009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首都圈地区39°~4 1°N,115°~118°E范围内1980~2 0 0 0年的2 0 98个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均方根残差从重新定位前的1.4 s降到0 .32 s。重新定位后,地震活动多集中分布于北东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处,或密集成北东与北西向线性分布,与已知活动断裂具有密切的关系。在顺义与延怀盆地一带揭示出几条高角度北西向隐伏活动断裂,长度在10~2 0 km间。小震活动显示的构造信息表明,北西向构造是重要的发震构造,在现今构造变形和地震孕育、发生中,与北东向构造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同时,重定位震源深度分布在东西方向上显示出明显的不均匀性,推测是地壳变形和构造活动强弱在横向变化的一种反映。
引用
收藏
页码:268 / 27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多重相对定位法和波形相关校正及其应用 [J].
白玲 ;
张天中 ;
张宏智 .
地震学报, 2003, (06) :591-600+675
[2]   地壳介质的流变性与孕震模型 [J].
张国民 ;
李丽 .
地震地质, 2003, (01) :1-10
[3]   中国大陆地震震源深度及其构造含义 [J].
张国民 ;
李丽 ;
马宏生 ;
汪素云 ;
张晓东 .
科学通报, 2002, (09) :663-668+721
[4]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地震构造特征的初步探讨 [J].
徐杰 ;
宋长青 ;
楚全芝 .
地震地质, 1998, (02) :51-53+55-59
[5]   京津唐张地区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联合反演的遗传算法 [J].
万永革,李鸿吉 .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6, (03) :57-66
[6]   北京及邻区现代微震重新定位及其构造含义 [J].
汪素云,许忠淮,俞言祥,环文林 .
中国地震, 1995, (03) :222-230
[7]   北京西北地区现代微震重新定位 [J].
汪素云 ;
许忠淮 ;
俞吉祥高阿甲 ;
郭瑛 ;
黄雨蕊 .
地震学报, 1994, (01) :24-31
[8]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二版) [J].
汪集旸 ;
黄少鹏 .
地震地质, 1990, (04) :351-363+366
[9]   三河—平谷8级地震区的构造背景与大震重复性研究 [J].
向宏发 ;
方仲景 ;
徐杰 ;
李如成 ;
贾三发 ;
郝书俭 ;
王景钵 ;
张晚霞 .
地震地质, 1988, (01) :15-28
[10]  
首都圈地区地壳最新构造变动与地震[M]. 科学出版社 , 徐锡伟等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