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濒危植物珙桐不同采收期的种子特性研究

被引:11
作者
王伟伟 [1 ]
苏智先 [2 ]
胡进耀 [2 ]
雷泞菲 [3 ]
朱利君 [1 ]
张亚爽 [1 ]
机构
[1] 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省级重点实验室
[2] 绵阳师范学院生态研究中心
[3]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生物工程学院
关键词
濒危植物; 珙桐; 采收期; 种子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2.9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首次比较研究了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植物珙桐不同采收时期的种子特性。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每50粒珙桐果实的出种量最高为101粒,最低为53粒,平均80.78粒,变异系数19.43%;果实出种量不随采收时间的推迟而增长,这表明在相似生境条件下珙桐植株间的有性生殖是非同步的。各采收期珙桐果实的出籽率都非常低,最高仅为1.63%,由于种子包装格局与果皮包装格局资源损耗的相对独立性,提示果实表型特征与种子发育程度不存在相关性。测定分析不同采收期珙桐种子电导率,11月5日所采集的种子在9份样品中种子质量最高。而种子形态数据与百粒重却显示11月5日所采集的种子在这两方面最小,长19.85cm、宽4.94cm、厚2.95cm,百粒重18.82g,这表明珙桐种子形态大小不能反映种子质量的高低。用0.5%TTC溶液测定珙桐种子活力,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珙桐种子活力均达90%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178 / 1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鹅掌楸生殖生态研究:果实与种子变异格局 [J].
彭冶 ;
方炎明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75-78
[2]   植物天然更新过程中种子和幼苗死亡的影响因素 [J].
彭闪江 ;
黄忠良 ;
彭少麟 ;
欧阳学军 ;
徐国良 .
广西植物, 2004, (02) :113-121+124
[3]   电导法测定大豆种子活力的初步研究 [J].
张文明 ;
郑文寅 ;
任冲 ;
赵斌 ;
姚大年 ;
王昌初 .
种子, 2003, (02) :34-36+38
[4]   濒危植物银杉种子特性的研究 [J].
谢宗强 ;
李庆梅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0, (01) :82-86
[5]   珙桐繁殖的生物学特性 [J].
陈坤荣 ;
李桐森 ;
田广红 ;
赵滇庆 ;
和丽岗 .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8, (02) :8-13
[6]   珙桐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J].
王献溥,李俊清,张家勋 .
广西植物, 1995, (04) :347-353
[7]   顽拗性种子的研究进展 [J].
彭业芳 ;
傅家瑞 .
生物学杂志, 1994, (06) :1-3
[8]  
陶嘉龄,郑光华著.种子活力[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9]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中国珍稀濒危植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10]  
傅家瑞 编著.种子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