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不同类型冰川区积雪及其融水径流中稳定同位素比率的时空变化及其气候效应

被引:14
作者
何元庆 [1 ]
庞洪喜 [1 ]
卢爱刚 [1 ]
章典 [2 ]
张忠林 [1 ]
宁宝英 [1 ]
宋波 [1 ]
赵井东 [1 ]
院玲玲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香港大学地理系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冰川; 积雪; 气候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6 [冰川];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为了调查和比较我国海洋型、大陆型和极大陆型冰川覆盖区大气降水、冰川、积雪和融水径流系统内稳定同位素比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冰雪相变时的现代同位素分馏过程,在2000—2003年间,按照季节和海拔高度分别对玉龙雪山、慕士塔格峰,念青唐古拉山的桑丹康桑峰以及天山乌鲁木齐河源的1号冰川积雪和冰雪融水径流进行了系统的采样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玉龙雪山为代表的海洋型冰川区,新雪内的1δ8O呈现出显著的时间与空间变化,在冬季表现为“高度效应”,即δ18O值随海拔高度升高和气温降低而降低,反映出冬季风降水的特征;而经过融化的夏季积雪受到“降水量效应”、雪中含水量、蒸发等因素的影响,稳定同位素产生分馏变化“高度效应”空间变化比较复杂,反映出夏季风降水的特征,念青唐古拉山夏季积雪也有相似的特征.在极大陆型冰川分布的慕士塔格山地区和亚大陆型冰川分布的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地区,夏季新雪中1δ8O则表现为“高度效应”或者“温度效应”.无论在海洋型冰川或者大陆型冰川分布区,经过融化或正在消融的残余积雪内都有明显的同位素分馏变化,1δ8O值比新雪高.受蒸发作用的影响,冰雪融水在流动过程中,1δ8O随海拔高度的降低、流程和流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海洋型冰川区冰雪融水相变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和化学作用都比大陆型冰川区强.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青藏高原西部降水中δ18O变化特征
    余武生
    姚檀栋
    田立德
    王瑜
    孙维贞
    [J]. 冰川冻土, 2004, (02) : 146 - 152
  • [2] 重要海-气-天文事件与新德里季风降水中δO的关系
    庞洪喜
    何元庆
    张忠林
    [J]. 冰川冻土, 2004, (01) : 42 - 47
  • [3]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夏季积雪中δO的时空变化
    章新平
    姚檀栋
    焦克勤
    孙维贞
    [J]. 冰川冻土, 2002, (01) : 57 - 62
  • [4] 青藏高原中部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与季风活动
    田立德
    姚檀栋
    孙维贞
    Numagyti Atusi
    Koike Toshio
    [J]. 地球化学, 2001, (03) : 217 - 222
  • [5] 喜马拉雅山朗塘流域降水中δ18O的变化
    章新平
    章新平
    中尾正义
    藤田耕史
    姚檀栋
    韩健康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3) : 206 - 213
  • [6] 拉萨夏季降水中氧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
    田立德
    姚檀栋
    蒲健辰
    杨志红
    [J]. 冰川冻土, 1997, (04) : 7 - 13
  • [7] 影响青藏高原的天气系统与降水中氧同位素的关系
    章新平,姚檀栋
    [J]. 冰川冻土, 1995, (02) : 125 - 131
  • [8] 中国现代冰川的基本特征
    施雅风
    谢自楚
    [J]. 地理学报, 1964, (03) : 183 - 213
  • [9] Xinping Zhang,Masayoshi Nakawo,Tandong Yao,Jiankang Han,Zichu Xie.Variations of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precipita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J].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2002(6)
  • [10] 李吉均主编,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横断山冰川[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