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工资与国际竞争力的调整:日本、中国与美国的比较

被引:3
作者
罗纳德·麦金农
机构
关键词
固定汇率制度;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经常项目顺差; 竞争力; 竞争能力; 东亚; 钉住美元; 相对购买力平价; 布雷顿森林体系; 工资增长速度;
D O I
10.19477/j.cnki.11-1077/f.2005.07.004
中图分类号
F831 [世界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正>一、东亚与美国:汇率与贸易差额探讨东亚与美国国际竞争力调整中汇率和工资变化的作用与构成,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是东亚国家非常重要的美元本位制。众所周知,1997年到 1998年的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东亚大多数国家的货币是软性钉住美元的。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国家, 如马来西亚、印尼、韩国、泰国等,由于积累了大量美元债务,在受到外资冲击时不得已将其货币相对于美元贬值。当时,许多国际组织如 IMF,都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危机国家对美元的钉住,认为他们过度举借美元债务以及软性钉住美元的汇率安排使其陷入了危机。但令人惊讶的是,1998年危机以后,这些国家包括危机国家又回到了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其他国家如中国十年中汇率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而且日元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都比以前要小得多。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9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