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地震带图像识别分析

被引:3
作者
秦承志
裴韬
周成虎
李全林
汪闽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数学形态学; 骨架; 地震带; 大华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通过“滑动窗口”的方法将离散的地震点分布转化为反映其密度分布的灰度图像,再以数学形态学中骨架提取方法来提取地震带位置。首先对地震分布密度的灰度图像进行连通分析,认为主要的连通成分即对应了地震密集分布的地震带所处位置,之后对主要连通成分通过Fourier滤波来平滑图像内部及边缘的噪声,对经过Fourier滤波的图像运用数学形态学骨架提取方法来提取出骨架,以识别地震带的位置。本方法在使用模拟数据检验方法的有效性之后,应用于大华北地区的地震记录,对提取出的骨架采用GIS中的缓冲分析方法进行统计检验,同时结合地震专家划分的地震带进行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5+114 +1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利用GIS分析活动断裂与地震的相关性 [J].
屈春燕 ;
叶洪 .
地震研究, 2000, (01) :72-75
[2]   数学形态学骨架化及重建 [J].
周南 ;
崔屹 .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1997, (10) :16-20
[3]   中国地震活动性分区特征 [J].
时振梁,王健,张晓东 .
地震学报, 1995, (01) :20-24
[4]   中国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 [J].
时振梁 ;
环文林 ;
曹新玲 ;
武宦英 ;
刘耀斌 ;
黄玮琼 .
地球物理学报, 1974, (01) :1-13
[5]  
机器视觉.[M].贾云得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
[6]  
中国地震区划学术讨论会文集.[M].中国地震局科技发展司;中国抗震设防区划图编委会[编];.地震出版社.1998,
[7]  
测震学分析预报方法.[M].国家地震局预测预防司编;孙其政主编;.地震出版社.1997,
[8]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概论.[M].国家地震局编;.地震出版社.1996,
[9]  
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M].陆远忠等 编著.地震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