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青藏高原总云量的气候变化及其稳定性
被引:29
作者:

陈少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董安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总云量;
气候变化;
稳定性;
青藏高原;
D O I:
10.13866/j.azr.2006.02.023
中图分类号:
P426.53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青藏高原80个测站1961-2000年1~12月总云量资料,分析40 a来青藏高原总云量的气候变化规律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总云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云量的稳定性夏季高于冬季,东部高于西部。因此,江河上源区域、藏东高原、川西高原、甘南高原和祁连山区是青藏高原总云量多而稳定的地区;青藏高原南部和西部总云量月变化振幅大,夏季云量最多,高原东部祁连山区和中部江河上源区3~9月云量多而起伏变化小,6月出现峰值;总云量具有显著持续性的空间范围较大,但持续时间短,持续时间为7~8月和5~6月;总云量的年际变化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江河上源区和祁连山区的总云量变化缓慢,20世纪90年代云量有上升的趋势。在季节上表现为冬、春、夏西北上升东南下降,秋季西北下降东南上升的变化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327 / 3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内蒙古河套灌区引用黄河水量分析
[J].
王学全
;
卢琦
;
高前兆
.
干旱区研究,
2005, (02)
:146-151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前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院荒漠化防治中心
[2]
中国地区云的气候特征分析
[J].
刘洪利
;
朱文琴
;
宜树华
;
李维亮
;
陈隆勋
;
白立杰
.
气象学报,
2003, (04)
:466-473+517

刘洪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朱文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宜树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李维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陈隆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白立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3]
中国西北地区云时空分布特征的初步分析
[J].
宜树华
;
刘洪利
;
李维亮
;
刘煜
.
气象,
2003, (01)
:7-11

宜树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刘洪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李维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刘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4]
利用ISCCP资料分析青藏高原云气候特征
[J].
刘瑞霞
;
刘玉洁
;
杜秉玉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2, (02)
:226-234

刘瑞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电子工程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南京气象学院电子工程系江苏南京,北京,江苏南京

刘玉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电子工程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南京气象学院电子工程系江苏南京,北京,江苏南京

杜秉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电子工程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南京气象学院电子工程系江苏南京,北京,江苏南京
[5]
黑河干流中游地区耗水量变化的历史分析
[J].
任建华
;
李万寿
;
张婕
.
干旱区研究,
2002, (01)
:18-22

任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利部黄委会黑河流域管理局

李万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利部黄委会黑河流域管理局

张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利部黄委会黑河流域管理局
[6]
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J].
丁宏伟
;
尹政
;
李爱军
;
赵春燕
;
姚兴荣
;
闫成云
.
干旱区研究,
2001, (04)
:19-25

丁宏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张掖,张掖,张掖,张掖

尹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张掖,张掖,张掖,张掖

李爱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张掖,张掖,张掖,张掖

赵春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张掖,张掖,张掖,张掖

姚兴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张掖,张掖,张掖,张掖

闫成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张掖,张掖,张掖,张掖
[7]
青藏高原地区的总云量——地面观测、卫星反演和同化资料的对比分析
[J].
王可丽
;
江灏
;
陈世强
.
高原气象,
2001, (03)
:252-257

王可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

江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

陈世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
[8]
南亚高压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J].
张琼
;
钱永甫
;
张学洪
.
大气科学,
2000, (01)
:67-78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钱永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学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9]
青藏高原云的气候学特征
[J].
魏丽
;
钟强
.
高原气象,
1997, (01)
:11-16

魏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10]
中国大陆卫星反演云参数的评估
[J].
魏丽
;
钟强
;
侯萍
.
高原气象,
1996, (02)
:18-27

魏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