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沙尘天气微气象和沙尘演变规律的对比研究

被引:4
作者
朱好 [1 ]
张宏升 [1 ]
彭艳 [1 ]
陈家宜 [1 ]
朴淳雄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2]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大气科学系中韩大气研究中心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沙尘暴; 微气象学; 湍流通量; 浑善达克沙地; 观测法;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08.090
中图分类号
P445.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沙尘暴实验探测资料,给出2004年春季多次沙尘天气过程近地面微气象学要素、湍流通量及沙尘浓度的极值对比,重点分析了3月27—28日强沙尘暴过境时近地面微气象学要素和辐射分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尘天气过程中,白天近地层温差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夜间逆温强度减弱;净辐射与感热通量较晴空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弱。沙尘天气过境时,动量通量显著增加,动力湍流与热力湍流配合,有利于加强沙尘源区的局地起沙和沙尘的垂直输送过程。3月27—28日强沙尘暴过境时,伴随地面水平风向的转变,沙尘浓度迅速增加,风速及其垂直梯度增大;在沙尘暴增强阶段,近地层降温达7℃,比湿出现极大值,净辐射和感热通量降为负值。当沙尘浓度达到最大值后,净辐射上升至零,反映了夜间沙尘气溶胶对低层大气和地表的保温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79 / 58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浑善达克沙地沙尘气溶胶的辐射强迫 [J].
成天涛 ;
吕达仁 ;
徐永福 .
高原气象, 2005, (06) :920-926
[2]   沙尘暴研究中的若干科学问题 [J].
石广玉 ;
赵思雄 .
大气科学, 2003, (04) :591-606
[3]   中国西北大气沙尘的辐射强迫 [J].
成天涛 ;
沈志宝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2, (05) :473-478
[4]   沙漠地区沙尘天气近地层湍流输送特征分析 [J].
孙继明 ;
肖稳安 ;
牛生杰 ;
杨有林 ;
黄顺祥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2, (04) :489-495
[5]   2000年6月4日沙尘暴过境时敦煌地面气象要素及地表能量平衡特征的变化 [J].
胡泽勇 ;
黄荣辉 ;
卫国安 ;
高洪春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2, (01) :1-8
[6]   关于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J].
叶笃正 ;
丑纪范 ;
刘纪远 ;
张增祥 ;
王一谋 ;
周自江 ;
鞠洪波 ;
黄签 .
地理学报, 2000, (05) :513-521
[7]   沙尘暴天气研究现状和未来 [J].
朱福康 ;
江吉喜 ;
郑新江 ;
罗敬宁 .
气象科技, 1999, (04) :1-8
[8]   大气沙尘辐射特性的卫星观测 [J].
魏丽 ;
沈志宝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98, (04) :14-22
[9]   强沙尘暴微气象特征和局地触发机制 [J].
胡隐樵 ;
光田宁 .
大气科学, 1997, (05)
[10]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dust storms in China [J].
Qian, WH ;
Tang, X ;
Quan, LS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4, 38 (29) :4895-4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