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早第三纪油源岩形成环境

被引:17
作者
江德昕
杨惠秋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兰州
关键词
孢子花粉; 油源岩; 沉积环境; 下第三系; 珠江口盆地;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0.03.025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记述了南海北部大陆架珠江口盆地上渐新统珠海组 (E3 3 )储油层所储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 2 5属47种 ;基于原油中孢粉化石及其地层分布的研究确定了该含油盆地下第三系油源岩 ;并根据孢子花粉母体植物的古生态特征探讨了早第三纪油源岩形成的环境。研究结果表明 ,中始新统文昌组 (E2 2 )和上始新统至中渐新统恩平组(E2 3 -E3 2 )暗色泥质岩是珠江口盆地的油源岩 ,研究区油源岩形成于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湖泊沉积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469 / 47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塔里木盆地原油中的孢子花粉与油源研究
    江德昕
    杨惠秋
    [J].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 (12) : 1313 - 1318+1343
  • [2] 雷州半岛第三纪孢粉
    张一勇
    [J]. 古生物学报, 1981, (05) : 449 - 458+501
  • [3] 中国南海北部早第三纪花粉新属种
    孙湘君
    孔昭宸
    李明兴
    [J].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80, (02) : 191 - 197+219
  • [4] 原油孢粉分析的意义及其分离方法
    江德昕
    杨惠秋
    杜金娥
    [J]. 植物学杂志, 1974, (01) : 31 - 32
  • [5] 渤海沿岸地区早第三纪孢粉[M]. 科学出版社 , 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 1978
  • [6]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古植物研究室孢粉组著, 1976
  • [7] 中国植物花粉形态[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形态室孢粉组编, 1960
  • [8] Pollen und Sporen des mitteleuropalschen Tertiars .2 Thomson P W,Pflug H. Palaeontographica, B . 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