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潮间带泥滩和虾池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的丰度

被引:24
作者
蔡立哲
李复雪
机构
[1] 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厦门,
[2] 厦门大学海洋系!厦门,
关键词
小型底栖动物; 海洋线虫; 潮间带; 虾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78.53 [海洋生物];
学科分类号
070703 ;
摘要
1996年对厦门三处潮间带和两口虾池的小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主要类群是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此外,还有底栖挠足类、多毛类和寡毛类。三处潮间带海洋线虫的平均密度为60.13个/cm2,占小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的94.46%。除了鸡屿中湖区和低潮区外,其他潮间带海洋线虫与底栖挠足类丰度比率多在16.3以下,表明厦大海边和大屿潮间带未受明显污染。刚放虾苗的虾池,小型底栖动物贫乏,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型床栖动物密度增加,1个月后达到相对稳定,这与小型底栖动物的繁殖特性和虾池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虾池海洋线虫与底栖挠足类丰度比率较高,与人为扰动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青岛湾有机质污染带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的研究
    张志南
    党宏月
    于子山
    [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3, (01) : 83 - 91
  • [2] 九龙江口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的生态
    何明海
    蔡尔西
    徐惠州
    江锦祥
    郑凤武
    李荣冠
    [J]. 台湾海峡, 1993, (01) : 61 - 68
  • [3] 小型底栖生物在北海南部湾生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陈国通
    Magda Vincx
    Carlo Heip
    [J]. 海洋通报, 1992, (05) : 54 - 58
  • [4] 小型底栖生物取样方法的研究
    张志南
    钱国珍
    [J]. 海洋湖沼通报, 1990, (04) : 37 - 42
  • [5] 小头虫作为有机质污染指示生物的调查研究
    孙道元
    陈木
    [J]. 环境科学, 1978, (01) : 17 - 19
  • [6] Meiobenthic distribution and nema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in five European estuaries[J] . Karline Soetaert,Magda Vincx,Jan Wittoeck,Maio Tulkens.Hydrobiologia . 1995 (1)
  • [7] Intertidal zone of Svalbard[J] . Polar Biology . 199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