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水生食物链BHC、DDT生物浓缩分析

被引:44
作者
窦薇
赵忠宪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关键词
白洋淀水域生态系统; 六六六; DDT; 食物链; 营养级; 富集系数; 污染;
D O I
10.13227/j.hjkx.1997.05.011
中图分类号
X172 [环境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评价BHC和DDT在水生食物链的生物累积放大效应,对白洋淀地区端村水域生态系统水、泥及水生生物体内六六六、DDT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水域生态系统水生生物对六六六、DDT的富集沿食物链生物营养等级而递增的规律性较强(当年生鲫鱼例外).水体、底泥、水生维管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当年生鲫鱼及2龄乌鳢体内六六六残留量分别为:0.3μg/L、0.7μg/kg、19.0μg/kg、30.0μg/kg、60.9μg/kg、17.2μg/kg、110.7μg/kg、;DDT残留量分别为:0.1μg/L、0.7μg/kg、6.3μg/kg、21.0μg/kg、37.9μg/kg、19.4μg/kg、124.4μg/kg.水生生物对DDT的富集系数(63—1244)明显超过六六六(63.3—369).水生生物体内六六六4种异构体的含量顺序(α>δ>γ>β)与其在水体及底泥中的含量顺序(α>γ>δ>β)略有不同.在白洋淀水生生态系统中DDT主要以代谢物P,P'-DDE形式存在,但少量的DDT最初化合物P,P'-DDT的检出,说明白洋淀水环境最近受到DDT的轻度污染.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5+9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γ—BHC在水相模拟生态系中的分布和异构化 [J].
徐寅良 ;
陈传群 ;
戎念杭 ;
赵德生 ;
陈鹤鑫 ;
陆贻通 ;
朱有为 .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6, (01) :13-17+45
[2]   六六六在水溶液中的光异构化与光化学降解 [J].
陈朝晖 ;
戴广茂 .
环境科学学报, 1984, (03) :266-274
[3]   汞、DDT、六六六在蓟运河河口生态系中的迁移、积累与循环 [J].
黄玉瑶 ;
赵忠宪 ;
仪垂贵 ;
庞苏娟 .
环境科学学报, 1984, (01) :57-64
[4]   人类生态学(八):野生动物管理(2) [J].
尚玉昌 .
生态学杂志, 1983, (04) :55-59
[5]  
农药残留量分析与检测[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樊德方 主编,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