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注水开发后期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特征
被引:11
作者:
王京红
侯连华
吴锡令
林承焰
机构:
[1]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4]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东营
[5] 北京
[6] 山东东营
来源:
关键词:
注水开发;
河流相储层;
流动单元;
渗透率;
微裂缝;
剩余油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6 [];
TE122.2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在利用岩心资料划分流动单元的基础上,用岩心刻度测井资料建立了流动单元储层参数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储层空间流动单元进行划分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流动单元的渗流特征、储层质量、渗流能力及沉积微相等方面的特征,可将流动单元划分为7种类型。流动单元空间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流动能力中等的Ⅴ—Ⅶ类流动单元中。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不同流动单元的变化程度不同,使不同流动单元之间的渗流能力相差较大。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高孔、高渗疏松砂岩储层不同流动单元的变化特征以及流动单元对微裂缝的形成、剩余油富集规律的控制作用,为高含水时期油田的控水稳油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0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