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季棉早熟不早衰生化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13
作者
宋美珍
喻树迅
范术丽
原日红
黄祯茂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农业部棉花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农业部棉花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河南安阳
[3] 河南安阳
关键词
短季棉; 早熟不早衰; 生化性状; 抗氧化系统保护酶; 遗传特性; 表达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 [棉];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用5个早熟不早衰的短季棉品种和5个早衰的短季棉品种进行双列杂交,并对亲本、F1和F2代于2001年和2002年田间试验研究与短季棉早熟不早衰有关的抗氧化系统保护酶(SOD、POD和CAT)、叶绿素及激素(生长素和脱落酸)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抗氧化系统保护酶CAT、POD和SOD存在着不同的遗传特性,CAT酶以加性上位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POD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上位性效应;SOD酶活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上位性效应;IAA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效应;ABA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且这些生化性状的遗传率较高,在后代能稳定遗传;同时棉株在不同发育时期体内生化性状表达不同,在花铃期CAT、POD和SOD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上位性效应,加性效应表达量很小;棉株体内生化性状的表达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CAT酶与POD酶存在着遗传和表型负相关,与SOD酶存在着遗传和表型正相关;POD酶与SOD酶存在着遗传和表型负相关;抗氧化系统保护酶与激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遗传关系。因此,研究生化性状的遗传特性和表达特征,为选育短季棉早熟不早衰新品种和生化性状的QTLs定位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903 / 9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研究进展 [J].
马旭俊 ;
朱大海 .
遗传, 2003, (02) :225-231
[2]   干旱对转基因抗虫棉苗期叶片POD、MDA和光合速率的影响附视频 [J].
唐薇 ;
李维江 ;
张冬梅 ;
董合忠 .
中国棉花, 2002, (02) :23-24
[3]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新方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J].
朱军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0, (01) :3-8
[4]   氮钾营养对春玉米叶片衰老过程中激素变化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J].
何萍 ;
金继运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9, (04) :289-296
[5]   陆地棉功能叶不同生育时期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J].
王新望 ;
王惠萍 ;
李俊尧 ;
冯复全 .
作物学报, 1995, (02) :215-222
[6]   不同短季棉品种衰老过程生化机理的研究 [J].
喻树迅 ;
黄祯茂 ;
姜瑞云 ;
原日红 ;
聂先舟 ;
徐竹生 ;
徐久玮 .
作物学报, 1994, (05) :629-636
[7]   短季棉子叶荧光动力学及SOD酶活性的研究 [J].
喻树迅 ;
黄祯茂 ;
姜瑞云 ;
刘少林 ;
原日红 ;
储钟稀 ;
张国铮 ;
牟梦华 .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03) :14-20
[8]   盐胁迫对棉花幼苗子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J].
沈法富 ;
尹承佾 .
棉花学报, 1993, (01) :39-44
[9]  
遗传模型分析方法.[M].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教育司主编;朱军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10]  
蛋白质和酶学研究方法.[M].鲁子贤主编;.科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