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133
作者
王夏 [1 ,2 ]
胡新 [3 ]
孙忠富 [1 ,2 ]
杜克明 [1 ,2 ]
宋广树 [1 ,2 ]
任德超 [3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
[2] 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3] 河南省商丘市农科所
关键词
播期; 播量; 小麦; 群体性状;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探索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种植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于2008—2009年在河南省商丘市进行了不同品种(‘矮抗58’和‘豫农949’)、不同播期(10月6日、10月13日、10月20日、10月27日和11月3日)和不同播量(60kg/hm2、120kg/hm2和180kg/hm2)3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矮抗58’比‘豫农949’产量高597.30kg/hm2;半冬性品种‘矮抗58’最高产量出现在10月6日,弱春性品种‘豫农949’最高产量出现在10月20日,10月20日以后随播期推迟小麦产量显著下降;10月6日、10月13日、10月20日播期下以60~120kg/hm2播量的小麦产量较高,10月27日、11月3日播期下以120~180kg/hm2播量的小麦产量较高。通过对播种期和密度的组合分析,2个品种的适宜播期在10月中上旬,播量60~120kg/hm2较为适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小麦全生育期缩短,但缩短天数少于播期推迟天数,密度对生育期的影响不大;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群体茎蘖数和叶面积指数,适当晚播可以减少无效分蘖和无效叶面积,提高成穗率。品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播期、播期与密度的交互作用达极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7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气候变暖背景下河北省冬小麦冻害变化分析 [J].
代立芹 ;
李春强 ;
姚树然 ;
张文宗 .
中国农业气象, 2010, 31 (03) :467-471
[2]   不同播期播量对矮抗58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J].
李金秀 ;
李金榜 ;
周冉 .
农业科技通讯, 2010, (03) :30-32
[3]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J].
马小凤 ;
栾春荣 ;
周振元 ;
栾书荣 ;
黄巧云 .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 16 (01) :84-85+106
[4]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偃展4110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J].
房春兴 ;
沈恩庭 .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1) :26+28-26
[5]   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河农822产量形成的影响 [J].
胡焕焕 ;
刘丽平 ;
李瑞奇 ;
李慧玲 ;
李雁鸣 .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03) :490-495+501
[6]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播期、播量研究 [J].
李兰真 ;
汤景华 ;
汤新海 ;
杨艳敏 ;
杨密 .
河南农业科学, 2007, (11) :38-41
[7]   土壤质地和播期对强筋小麦藁城8901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J].
欧行奇 ;
郭丹钊 ;
成立群 ;
李新华 .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04) :705-709
[8]   不同生态环境与播种期下小麦籽粒品质变异规律的研究 [J].
潘洁 ;
姜东 ;
戴廷波 ;
兰涛 ;
曹卫星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5, (03) :367-373
[9]   国麦1号播期播量对群体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J].
马溶慧 ;
朱云集 ;
郭天财 ;
闫耀礼 ;
刘万代 .
山东农业科学, 2004, (04) :12-15
[10]   不同播量对面条专用小麦品种小偃503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
海江波 ;
由海霞 ;
张保军 .
麦类作物学报, 2002, (03) :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