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法学要言

被引:35
作者
倪正茂
机构
[1] 上海政法学院
关键词
激励法; 激励; 刺激; 激励契约; 信赖保护;
D O I
10.19404/j.cnki.dffx.2009.01.001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以法的功能作为标准,可以将法分为组织管理类法、惩戒类法与激励类法。激励性法律规范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法律规范中,是客观存在的。对人的特定行为实施激励的法律统称为激励法。激励法具有法律功能的激励性、社会成员的认同性、形式上的激励契约性三大特性。按不同标准,激励法可以有多种分类。激励法除了遵循法定性、违法无效、公平性、程序正当性、诚实信用的法定准则外,还具有自己的一些原则,如信赖保护、激励适时、激励适当等原则。在所有类型的法律中,激励法的双向运行是阻力最小、见效最易而可行性最大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2]   有效政府的法律控制 [J].
朱佳丹 .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5, (04) :49-52
[3]   行政奖励的行政法思考 [J].
张伟 .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5, (02) :40-43
[5]   台湾《奖励民间参与交通建设条例》及有关法规评介 [J].
荣朝和 ;
王国样 .
铁道经济研究, 1999, (04) :32-35
[6]   南非政府设立的科技奖励情况 [J].
史明浩 .
中国科技奖励, 1999, (03) :41-46
[7]   国外政府科技奖励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J].
黄灿宏 ;
王炎坤 .
科学学研究, 1999, (01) :104-107
[8]   论民国初年经济政策的扶植与奖励导向 [J].
徐建生 .
近代史研究, 1999, (01) :196-227
[9]  
行政奖励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傅红伟著, 2003
[10]  
行政法哲学[M]. 法律出版社 , 宋功德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