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夹皮沟矿区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和成矿模式
被引:2
作者
:
王英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有色地质队
王英才
机构
:
[1]
吉林有色地质队
来源
:
地质与勘探
|
1987年
/ 07期
关键词
:
金矿床;
海底火山;
太古代;
贵金属矿床;
海山;
太古宙;
地质年代;
含金石英脉;
夹皮沟;
成矿模式;
无机化;
矿化;
矿床分布;
热动力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
北西向构造;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夹皮沟是我国著名的老金矿区。已探明工业矿床15处,查明金矿点近百个。矿床赋存于太古代高铁镁质的角闪岩中,受北西向构造带控制。矿化集中,呈带状展布。各矿床间距约2000米。含金石英脉出露标高均在450~800米之间。金主要来自太古代海底火山的喷发产物,部分来自陆源风化冲积物。区域变质作用使金活化。海西晚期—燕山早期的重熔岩浆作用是成矿的定位期。近矿围岩蚀变有黄铁矿化和硅化。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3
页数:6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