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古构造演化与变形特征

被引:64
作者
李本亮 [1 ,2 ]
管树巍 [1 ]
李传新 [1 ]
邬光辉 [1 ]
杨海军 [3 ]
韩剑发 [3 ]
罗春树 [3 ]
苗继军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暨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3]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塔中低凸起; 构造演化; 构造变形特征; 构造成因; 构造断裂体系; 塔里木盆地;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9.04.010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区域地质和构造地震精细研究,提出了塔里木南缘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控制塔南—塔中从伸展到挤压盆地演化:寒武纪—早奥陶世板缘拉张控制了塔中北斜坡断陷构造;中奥陶世北昆仑洋盆关闭后塔中前缘隆起;晚奥陶世—晚泥盆世塔中前陆冲断与走滑构造变形。晚奥陶世塔南前陆冲断构造由东南向西北方向传播,形成塘北—塔中南—塔中5号断裂带等弧形断裂体系和塔中低凸起中西段与Ⅰ号断裂带小角度斜交的走滑断裂体系。冲断构造位移的传播受控于两个滑脱层:其一是沿寒武系内部膏盐岩的滑脱,形成弧形冲断构造,终止于塔中南缘断裂带;另一个是沿中地壳韧性变形带的滑脱,形成塔中1号断裂带东端的弧形构造带。塔中1号断裂带东段的构造变形方式主要为向北传播水平位移的断层传播褶皱和向南反向冲断的楔形构造。塔中低凸起的中西段右行走滑构造导致了向东收敛的扫帚状走滑断裂体系的形成,剖面发育花状构造。塔中低凸起的古构造演化与变形特征、构造变形样式、构造变形成因和断裂体系,是克拉通盆地内部叠合盆地深层的主要构造地质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521 / 53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塔里木盆地中央地区的断裂系统: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背景 [J].
李曰俊 ;
吴根耀 ;
孟庆龙 ;
杨海军 ;
韩剑发 ;
李新生 ;
董立胜 .
地质科学, 2008, (01) :82-118
[2]  
塔中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及有利勘探区块预测[J]. 李洪铎.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03)
[3]  
塔中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及有利勘探区块预测[J]. 李洪铎.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 (03)
[4]   塔中、塔北古隆起形成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对比 [J].
徐国强 ;
刘树根 ;
李国蓉 ;
武恒志 ;
闫相宾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1) :114-119+129
[5]   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构造特征及勘探领域 [J].
邬光辉 ;
李启明 ;
张宝收 ;
董立胜 ;
张亚光 ;
张欢庆 .
石油学报, 2005, (01) :27-30+37
[6]   塔中低凸起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J].
李明杰 ;
郑孟林 ;
冯朝荣 ;
张军勇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43-45+4
[7]   塔中低凸起的形成和演化 [J].
张振生 ;
李明杰 ;
刘社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1) :28-31
[8]   阿尔金断裂系与塔中构造带的形成与演化 [J].
康南昌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 (01) :48-52+98
[9]   库车和北塔里木前陆盆地与南天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J].
李曰俊 ;
宋文杰 ;
买光荣 ;
周黎霞 ;
胡剑风 ;
尚新路 .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05) :376-381+1
[10]   西昆仑山北部早古生代构造-岩浆带的发现 [J].
许荣华,张玉泉,谢应雯,陈福坤,张巧大,赵敦敏 .
地质科学, 1994, (04) :31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