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及其社会效应

被引:1
作者
李亚妤
机构
[1] 南京大学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失范; 公共性实践;
D O I
10.16161/j.issn.1008-0597.2010.02.010
中图分类号
D631.4 [治安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603 ; 0838 ;
摘要
作为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之一,网络群体性事件遵循普遍性的形成机制,网络作为重要变量在机制的各个环节发挥新的作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体现出"网络最优选择策略"。通过对参与主体的类型学研究,表明网络群体性事件有两种社会效应:失范倾向与公共性实践。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0+87 +8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当代中国社会冲突与政治调控问题研究.[D].孙正.东北师范大学.2007, 05
[2]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赵鼎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德)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童世骏译;.三联书店.2003,
[4]  
政治民主与群体心态.[M].黄建钢 著.中信出版社.2003,
[5]  
现代民治政体.[M].(英)詹姆斯·布赖斯(JamesBryce)著;张慰慈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6]  
现代社会学理论.[M].(澳)马尔科姆·沃特斯(MalcolmWaters)著;杨善华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7]   为“网络公众舆论”正名——关于“网上群体性事件”概念适当性的思考 [J].
邱建新 .
江苏社会科学, 2009, (06) :91-95
[8]   现代集体行为中的新结构要素——网络助燃理论探讨 [J].
朱力 ;
卢亚楠 .
江苏社会科学, 2009, (06) :84-90
[9]   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新题 [J].
代群 ;
郭奔胜 ;
季明 ;
黄豁 .
瞭望, 2009, (22) :10-12
[10]   “公共性”的价值信念及其文化理想 [J].
袁祖社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 (01) :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