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冬闲田稻—稻—绿肥(饲草)种植模式及效益研究附视频

被引:12
作者
梁海军 [1 ]
秦道珠 [2 ]
黄平娜 [2 ]
刘淑军 [2 ]
黄晶 [2 ]
机构
[1] 祁阳县农业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国家水稻产业祁阳综合试验站
关键词
冬闲田利用; 冬作物产量; 双季稻产量; 经济效益;
D O I
10.16498/j.cnki.hnnykx.2011.11.032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S55 [绿肥作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8~2009年,在湘南双季稻区冬闲田采取稻—稻—绿肥(饲草)轮作方式,研究养分归还量和提高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冬作物平均干物质量依次为:紫云英>小黑麦>油菜,分别为7 091.8、2 887.7、843.1 kg/hm2;N、P、K养分归还量紫云英区为51.9、5.4、24.0 kg/hm2,小黑麦区为32.9、5.7、45.0 kg/hm2,油菜区为54.3、6.0、42.8 kg/hm2;2008年绿肥区早、晚稻产量比对照区平均高47.6%、45.2%;2009年绿肥区早、晚稻产量比对照区平均高20.9%、73.4%,差异显著。绿肥区之间稻谷产量紫云英区最高,小黑麦区其次,油菜区最低。年均经济效益稻-稻-紫云英为2 575.8元/667m2,比对照提高285.4%;稻—稻—黑麦为1 732.3元/667m2,比对照提高159.6%;稻-稻-油菜为1 424.7元/667m2,比对照提高111.7%。3种种植模式比较,经济效益以稻—稻—紫云英>稻—稻—小黑麦>稻—稻—油菜,差异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有机肥和化肥长期配施对油稻稻三熟制作物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曾庆利
    龚春华
    鲁艳红
    廖育林
    聂军
    何海
    [J]. 湖南农业科学, 2009, (12) : 47 - 50
  • [2] 红壤特性与高效利用[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徐明岗,文石林,李菊梅等编著, 2005
  • [3] 土壤农化分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鲍士旦主编, 2000
  • [4] 作物栽培学各论[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刁操铨 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