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在区域土壤侵蚀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11
作者
刘洪义
东野光亮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山东泰安
[3] 山东泰安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坡度; 坡向; 土壤侵蚀; 徂徕山;
D O I
10.13327/j.jjlau.2004.01.020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利用研究区地形图制作数字高程模型(DEM)并由DEM派生出坡度、坡向图。通过DEM与坡度、坡向图的叠置分析,以确定徂徕山地形因子与侵蚀类型及侵蚀过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徂徕山区域土壤侵蚀方式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不同坡向的侵蚀强度有明显差异,同时坡度不同引起的主要土壤侵蚀类型存在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6+82 +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DEM生成算法并行化研究 [J].
吕建峰 ;
刘定生 ;
焦伟利 ;
李国庆 .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2, (05) :92-98
[2]   细沟侵蚀研究综述 [J].
王贵平 .
中国水土保持, 1998, (08) :24-26+47
[3]   中国的土壤侵蚀因子定量评价研究 [J].
王万忠,焦菊英 .
水土保持通报, 1996, (05) :1-20
[4]   DEM在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类型和过程中的应用 [J].
傅伯杰,汪西林 .
水土保持学报, 1994, (03) :17-21
[5]  
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M]. 科学出版社 , 汤国安等[编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