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胚囊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18
作者
董健
杨弘远
机构
[1] 武汉大学生物系,武汉大学生物系武汉,武汉
关键词
水稻; 胚囊; 超微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水稻(Oryza sativa L.)胚囊成熟时,卵细胞的合点端无细胞壁,核居细胞中部,细胞器集中在核周围,液泡分散于细胞周边区域。助细胞珠孔端有丝状器,合点端无壁,核位于细胞中部贴壁处,细胞器主要分布在珠孔端,液泡主要分布在合点端。开花前不久,一个助细胞退化。中央细胞为大液泡所占,两个极核靠近卵器而部分融合,细胞器集中在极核周围和靠近卵器处,与珠心相接的胚囊壁上有发达的内突。反足细胞多个形成群体,其增殖主要依靠无丝分裂与壁的自由生长,反足细胞含丰富活跃的细胞器,与珠心相接的壁上有发达的内突。开花后6小时双受精已完成,合子和两个助细胞合点端均形成完整壁。合子中开始形成多聚核糖体、液泡减小。退化助细胞含花粉管释放的物质,其合点端迴抱合子。极核已分裂成数个胚乳游离核,中央细胞中细胞器呈活化状态。反足细胞仍在继续增殖。讨论了卵细胞的极性、助细胞的退化、卵器与中央细胞间界壁的变化、反足细胞的分裂特点等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8+165 +165-16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Reproduction in Triticale[J] . Protoplasma . 1987 (2)
[2]  
Ultrastrac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egg of Plumbago zeylanica[J] . David D. Cass,Ilana Karas.Protoplasma . 197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