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玛尼地震对青藏川滇地区构造块体系统稳定性影响的三维DDA+FEM方法数值模拟

被引:15
作者
陈祖安 [1 ]
林邦慧 [2 ]
白武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深部研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玛尼大震; 青藏川滇构造块体; 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本文用三维非连续变形与有限元相结合(DDA+FEM)的方法,在青藏川滇地区三维构造块体相互制约的大背景中,通过用GPS资料做位移速率边界约束和震源机制约束,计算得到研究区的初始位移场和应力场与该地区GPS测量结果和震源机制分布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数值模拟1997年玛尼7.9级大震的发生过程,研究大震引起研究区各块体边界断层应力状态变化的特征.(1)发震断层两侧发生左旋走滑错动,最大水平位错大约7m;(2)深部位错面上位错分布与用地震波资料震源反演的结果类似;(3)最大差应力变化等值线图与由星载D-INSAR技术获取的地表形变场图像相似;(4)地表垂直位移表明地震断层面略向北逆冲.计算模拟得到了玛尼地震发生引起青藏川滇地区构造块体系统各边界断层上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分布,表明玛尼大震的发生除了使其发震断层的两端库仑破裂应力增大,应力进一步集中外,位于上地壳层上东昆仑断裂中段的2001年昆仑山8.1大震(H=11km)发震断层段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约2MPa,位于中地壳层上喀拉昆仑断裂带中的2008年改则6.9级地震(H=30km)发震断层段的库仑破裂应力也增加约0.7MPa,可见这两个已接近破裂强度地段的失稳对发生大震起了一定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也表明:作者发展的三维DDA+FEM方法能有效地用于大震活动与各构造块体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422 / 143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库仑应力积累演化对大地震发生的影响附视频 [J].
万永革 ;
沈正康 ;
曾跃华 ;
盛书中 .
地震学报, 2007, (02) :115-129
[2]   1997年玛尼7.9级地震的构造环境和地表破裂带特征 [J].
单新建 ;
李建华 ;
张桂芳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831-837
[3]  
1976年唐山大震发生对华北地区各地块运动与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白武明;林邦慧;陈祖安.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3, S1
[4]  
中国大陆的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J].张培震;邓起东;张国民;马瑾;甘卫军;闵伟;毛凤英;王琪.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3, S1
[5]   1966年以来华北地区一系列七级大震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 [J].
陈祖安 ;
白武明 ;
林邦慧 ;
王新华 ;
许国凯 ;
张瑞清 ;
黄为清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3) :373-381
[6]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大地震之间的弹性应力触发研究 [J].
万永革 ;
沈正康 ;
甘卫军 ;
齐福荣 .
西北地震学报, 2003, (01) :4-10
[7]   利用星载D-INSAR技术获取的地表形变场提取玛尼地震震源断层参数 [J].
单新建 ;
马瑾 ;
柳稼航 ;
宋晓宇 ;
张桂芳 ;
王长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0) :837-844
[8]   东亚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图的编制 [J].
许忠淮 .
地震学报 , 2001, (05) :492-501
[9]   青藏高原地震波三维速度结构的研究 [J].
丁志峰 ;
何正勤 ;
吴建平 ;
孙为国 .
中国地震, 2001, (02) :102-109+131-132
[10]   1997年中国西藏玛尼MS7.9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J].
许力生 ;
陈运泰 .
地震学报, 1999, (05) :449-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