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法律社会合作的依据与体系

被引:8
作者
石聚航
机构
[1] 南昌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事法律; 社会合作; 根据; 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刑事法律社会合作是在反思刑法的瓶颈问题上提出来的,其基本思想是吸收社会力量对刑事法律运作的参与,从而转变对犯罪的治理模式。刑事法律社会合作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犯罪治理模式的转变、权力的多元化和社会化、犯罪人重新回归社会的理念、刑法惩罚机制的局限性以及刑事政策的选择,为刑事法律社会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刑事法律社会合作的体系包括合作主体、合作途径、合作模式与合作目的,刑事法律合作正是通过其内在体系要素的功能发挥,逐渐推进刑法的社会化。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人格刑法导论.[M].张文;刘艳红;甘怡群著;.法律出版社.2005,
[2]  
法经济学.[M].陈国富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  
论私力救济.[M].徐昕[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4]  
法治社会中的伦理秩序.[M].李建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苏力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6]  
刑罚的哲理与法理.[M].邱兴隆著;.法律出版社.2003,
[7]  
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M].曲新久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8]  
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M].(法)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MireilleDelmas-Marty)著;卢建平译;.法律出版社.2000,
[9]  
政治文明与法律服务的社会化.[D].王刚义.吉林大学.2004, 04
[10]  
行刑社会化论纲.[D].冯卫国.北京大学.200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