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陇中旱地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表层土壤结构和有机碳含量比较分析
被引:21
作者:
罗珠珠
[1
]
黄高宝
[1
]
辛平
[2
]
张国盛
[3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2] 甘肃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
[3]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黄土高原;
土壤结构;
有机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5 [有机农业];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进行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表层土壤结构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相比,免耕秸秆覆盖(NTS)土壤容重在作物生长期保持稳定;虽然两种序列NTS处理土壤总孔度较低,但其>30μm的非毛管孔度显著高于其它三种处理,W→P→W序列(2002年小麦→2003年豌豆→2004年小麦)NTS处理分别比T处理、TS处理和NT处理提高3.605%、4.749%、3.338%;P→W→P序列(2002年豌豆→2003年小麦→2004年豌豆)NTS处理分别比T处理、TS处理和NT处理提高2.834%、4.023%、2.728%;就大团聚体(>0.25 mm)含量而言,W→P→W序列下T处理、TS处理、NT处理和NTS处理分别为7.412%、9.493%、9.098%、10.577%,P→W→P序列下分别为7.600%、10.027%、8.085%、9.933%,且统计分析表明两种序列下NTS处理均与T和TS两处理差异显著。同时发现,NTS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两种序列下分别比T处理增加0.958 g/kg和1.045 g/kg,而单一的免耕(NT)或覆盖(TS)效果并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8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