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青藏高原东西部积雪效应的模拟对比分析
被引:14
作者:

刘华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

孙照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

王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

闵锦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东、西部积雪异常;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引入次网格尺度地形重力波拖曳的NCAR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以SMMR微波逐候积雪深度观测值为依据,加入较合理的积雪强迫,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东、西部积雪异常对后期区域环流的不同影响。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高原西部多雪对高原东部积雪存在正的反馈作用,有利于高原东部积雪的增加,而高原东部多雪对高原西部积雪的影响很小。高原西部积雪偏多和高原东部积雪偏多对后期大气温度场和高度场的影响具有基本相同的分布形态,只是影响强度有所不同。高原西部积雪的融化要迟于高原东部积雪,高原西部积雪效应的持续性较强。另外,高原西部多雪对高原东部积雪存在正的反馈作用,高原东部积雪的增加进一步加大了整个高原积雪的异常,因此,高原西部积雪偏多对后期环流的综合影响明显大于高原东部积雪偏多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57 / 36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CCM3模式中LSM积雪方案的改进研究 (Ⅱ):全球模拟试验分析[J]. 高原气象, 2004, (05) : 569 - 579吴统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钱正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蔡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2] CCM3模式中LSM积雪方案的改进研究 (Ⅰ):修改方案介绍及其单点试验[J]. 高原气象 , 2004, (04) : 444 - 452吴统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钱正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宋敏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3] 1998年5~8月青藏高原东部和邻近地区大气热源日变化特征及其与高原环流的关系[J]. 高原气象 , 2002, (01) : 25 - 30简茂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罗会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 [4] 1998年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近地区大气热源与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关系[J]. 高原气象, 2001, (04) : 381 - 387简茂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作用对热带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研究[J]. 高原气象, 2001, (01) : 14 - 21郑庆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王三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张朝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宋青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
- [7] 包络地形和重力波拖曳对区域气候模拟效果的影响[J]. 大气科学 , 2001, (02) : 209 - 220刘华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钱永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 [8]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异常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关系的进一步分析[J]. 气象学报, 2000, (05) : 570 - 581吴统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钱正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
- [9] 欧亚和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与我国夏季降水关系的分析和预测应用[J]. 高原气象, 2000, (02) : 214 - 223陈兴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北京宋文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北京
- [10] 青藏高原的热力和机械强迫作用以及亚洲季风的爆发*I.爆发地点[J]. 大气科学, 1998, (06) : 22 - 35吴国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永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