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疮花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29
作者
刘大护 [1 ,2 ]
张天才 [1 ,2 ]
柳军玺 [2 ]
邸多隆 [1 ,2 ]
党岩 [3 ]
机构
[1] 甘肃省中医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3] 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关键词
秃疮花; 生物碱; 二氢血根碱; 青风藤碱; 秃疮花红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4.1 [化学分析与鉴定];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为明确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的药效物质基础,系统研究秃疮花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对秃疮花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并利用超导核磁共振等现代光谱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秃疮花中发现11个异喹啉类生物碱,其中2个萘菲啶类、1个吗啡烷类、4个阿扑菲类和4个普罗托品类生物碱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二氢血根碱(1)、6-丙酮基-5,6-二氢血根碱(2)、青风藤碱(3)、秃疮花红碱(4)、异紫堇碱(5)、紫堇碱(6)、N-甲基莲叶桐文碱(7)、顺式普罗托品季铵盐(8)、反式普罗托品季铵盐(9)、原阿片碱(10)、别隐品碱(11)。结论除化合物5、6、10和11,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引用
收藏
页码:1505 / 150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Alkaloid from Dicranostigma leptopodum(Maxim) Fedde[J]. Yan Dang~a,Hong Fei Gong~b,Jun Xi Liu~(b,*),Si Jiu Yu~a a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b Key Laboratory for Natural Medicine of Gansu Province,Lanzhou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 730000,China.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9(10)
[2]   秃疮花提取物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J].
毛爱红 ;
张昱 ;
赵祁 ;
王勤 ;
王廷璞 .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4, (08) :940-943
[3]  
秃疮花化学成分及组织形态研究[J]. 畅行若,王宏新,周光治,马广恩.药物分析杂志. 1982 (05)
[4]  
中国植物志[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编, 1999
[5]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13C核磁共振化学位移[M]. 云南科技出版社 , 龚运淮 编著, 1986
[6]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NMR study of protopine hydrochloride isomers [J].
Tousek, J ;
Malináková, K ;
Dostál, J ;
Marek, R .
MAGNETIC RESONANCE IN CHEMISTRY, 2005, 43 (07) :578-581
[7]   Benzophenanthridine alkaloids from Corydalis flabellata [J].
Koul, S ;
Razdan, TK ;
Andotra, CS ;
Kalla, AK ;
Koul, S ;
Taneja, SC .
PLANTA MEDICA, 2002, 68 (03) :26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