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祁连山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被引:9
作者
江泽慧
机构
关键词
祁连山; 生态保护; 水源涵养; 甘肃省; 河西走廊; 甘肃走廊; 生态环境保护; 易地搬迁; 退牧还草工程; 天保工程; 生态公益林; 冰川; 石羊河流域; 生态补偿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083305 ; 1204 ;
摘要
祁连山脉是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的巨大山系。祁连山北麓地跨甘肃河西走廊武威、金昌、张掖、嘉峪关、酒泉5市10县(区),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境内2444处冰川、58万公顷天然林、445.6万公顷天然草地和70.2万公顷湿地构成了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的主体和根基,涵养并孕育了我国西部黑河、石羊河、疏勒河、哈尔腾河四大水系57条大小河流,年均出山径流量72.6亿立方米,为祁连山下游地区76万公顷农田、480万人口、数百家工矿企业生存发展及内蒙古西部绿洲存亡提供了必须水源,被形象地誉为河西走廊的"生命线"、"母亲山"。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资金投入不足、综合治理措施不到位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祁连山北麓林草植被退化,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不仅严重影响了祁连山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河西走廊乃至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
引用
收藏
页码:6 / 7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