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赠的文化敏感性与中国实践

被引:22
作者
余成普
机构
[1]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关键词
器官捐赠; 器官移植; 文化敏感性;
D O I
10.13471/j.cnki.jsysusse.2014.01.018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的器官移植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器官的短缺成为制约中国移植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为扭转过分依赖死囚器官来源的局面,中国在2010年开始启动人体(尸体)器官自愿捐赠试点工作,目前已在全国推进。本研究基于田野调查,认为中国的器官捐赠体系建设不能照搬国际的成熟经验,因为捐赠过程的每一步都具有社会文化的地方性意义。从捐献登记、确认捐献、器官获取、器官分配、遗体处理、缅怀纪念到困难救助等,都展现出器官捐赠并非是单纯的管理问题或医学问题,而是一个关涉到个人与家庭、身体的部分与整体、死亡的生物性与文化性、生命的赠予与回馈,以及器官的分配和公平性等社会文化问题。反思和关照器官捐赠体系背后的文化理念,将有助于审慎开展器官捐赠工作,避免拿来主义,建构符合中国文化情境的器官捐赠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4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   器官移植病人的后移植生活:一项身体研究 [J].
余成普 .
开放时代, 2011, (11) :130-152+156
[3]   借鉴国际器官捐献经验 探索我国器官捐献模式 [J].
黄焱 ;
董圆圆 .
中国市场, 2011, (09) :129-132
[4]   推动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举措——心死亡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原则性思考 [J].
黄洁夫 .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11, (01)
[5]   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关键性举措 [J].
黄洁夫 .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10, (07)
[6]   单位团体献血运作的过程与机制 以北京市T大学为个案 [J].
余成普 .
社会, 2010, 30 (02) :116-143
[7]   生命的礼物——读蒂特马斯《礼物关系:从人血到社会政策》 [J].
余成普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1) :228-242
[8]   我国肝移植的现状及前景 [J].
黄洁夫 .
中华外科杂志, 2007, (15) :1009-1011
[9]   铁默斯预言:人血买卖与艾滋病的孪生关系 [J].
景军 .
开放时代, 2006, (06) :71-88
[10]   我国器官移植的现状与伦理学思考 [J].
张永平 ;
殷正坤 ;
张曙光 .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2, (05) :59-60+65